不典型肺底积液的影像诊断鉴别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不典型肺底积液的影像诊断鉴别分析

于胜峰,赵耀,王东海

于胜峰、赵耀、王东海

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阜阳236600

放射科

【摘要】目的:分析不典型肺底积液的影像诊断鉴别方式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影像检查诊断的肺底积液患者中不典型肺底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验,其余两组分别采用X线和CT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和CT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典型肺部积液的诊断和鉴别应用二维超声方法进行检验,能够对积液量进行观察,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典型肺底积液影像诊断鉴别分析

肺底积液又称肺下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存在在人体肺底和和膈肌之间,其发病原理与胸膜积液相同,大多是因为感染或者肿瘤引起[1],如果不及时治疗,胸膜存在病变,导致液体只存在肺底及膈肌胸膜之间,肺底胸膜受到挤压向上移动,出现假膈情况[2]。肺底积液一般可以通过患者体表诊断出来,例如患者莫名发热,胸痛咳嗽等,部分还存在胸闷气短情况,但是部分肺底积液具有不典型性,难以通过表面诊断,只能通过影像学分析[3],过去应用X线难以有效诊断,本文对不典型肺底积液影像进行诊断鉴别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影像检查诊断的肺底积液患者中不典型肺底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验,其余两组分别采用X线和CT进行检验,这90名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12至70岁,平均年龄为(38.9±2.5)岁,三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或者积液部位等一般资料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设置的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保持深呼吸状态,应用超声仪对其背部进行探查,如果存在胸腔积液,要在患者锁骨中线、肩胛线及腋中线对积液上下缘、胸膜的厚度进行检查,另外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膜增厚情况,是否存在肺组织回声问题。如果经过发现的确是左侧肺底积液,可以采用前肋下至右上的方向进行探查。

针对X线组,可以应用日本生产的750mAX光机来进行检测,对患者的胸部后前位进行拍摄,可以对其侧位进行拍摄,并对其做好动态观察。

针对CT组,可以应用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来完成检测工作,患者在检测过程中要采取仰卧姿势,吸满一口气之后屏住呼吸进行扫描,采用方向是从肺尖到双侧肋隔角处,层厚保持在八毫米,扫描方式要无间隔。

1.3观察指标

二维超声检测标准:患者肺底和膈肌顶部之间无回声区呈三角形,其前后径小于或者等于四厘米,和呼吸运动具有一致性。

X线胸片检测标准,患者膈肌抬高,其横隔影厚度增加,呼吸运动被限制,肋膈角形态有变钝。

CT检测标准:患者上下方向扫描其胸腔外围紧贴胸壁形状为弧形,部分为新月形,影密度较低。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CT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检查结果比较

3.讨论

关于肺底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存在着结核或者肿瘤,可能存在肿瘤胸膜转移的情况,除此之外,心功能不全及感染也是导致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肺底积液和胸膜腔积液具有一致性,如果病程拖延,胸膜存在病变等导致患者体内液体在肺底胸膜或者膈胸膜区域挤压,肺底胸膜不得不向上移动,表现的如同膈肌,所以临床上又称之为假膈肌,如果胸膜腔非常敏感,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或者代谢物会因此发生机体变态反应,这就对隔胸膜带来了影响,结核性胸膜炎就此产生,积液在肺底和横膈膜连接位置聚集,患者因此存在胸痛或者咳嗽的症状,所以针对是否存在肺底积液要尽早检查,从而断定是否是结核性胸膜炎,尽早进行治疗[4]。

在对肺底积液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患者存在着大量的肺底积液,这时膈肌会明显上移,液体对肺底进行压迫,从而形成盘状肺不张的情况,在假横膈顶部,肺血管会中断,其心隔角逐渐变钝,心脏出现移位情况,这种情况下,诊断较为简单;如果是患者肺底积液较少,就具有不典型的性质,肺底胸膜和膈胸膜之间能够粘连紧密,如果患者处在仰卧位,液体难以流出,这就对诊断带来了困难,所以必须要对膈面形态进行观察,并检验膈面下肺纹能能否有效显示,侧位胸片及假横膈顶上表面会更加平直。通过透视进行动态观察,如果膈肌存在积液情况,其活动会非常困难,可以应用向患处倾斜来对肋膈角进行观察,另外可以应用超声CT来完成诊断;患者左侧肺底积液不仅能偶对膈面形态和其肺纹进行观察之外,还能对胃泡顶点和膈面距离进行观察,距离在一厘米以下是最为合适的,如果距离超过这个范围,这就表明肺底存在着积液[5]。

肺底积液和横膈病变诊断有一定区别,首先,膈下病变使膈穹隆部圆隆,膈下肺纹非常清晰,但是肺底积液却不明显。第二,膈下或下肺基底段炎变能导致膈面模糊,单只肺底积液膈面却较为光滑。第三,膈神经病变横膈病变其膈面最高点不外移,膈下肺纹可见,在透视情况下,其膈肌运动较为矛盾。第四,肺底积液在各个姿势拍摄其膈肌形态存在改变,但是膈下病变变化不明显。

CT虽然准确率高,但是费用也高,二维超声其诊断率高,诊断费用较低,另外还可以重复操作,可以动态观察积液量,在置管引流、胸膜活检及胸腔穿刺抽吸中也能得以应用。X线其诊断率较低,在综合选择上二维超声应用最为广泛[6],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二维超声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和CT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针对不典型肺部积液的诊断和鉴别应用二维超声方法进行检验,能够对积液量进行观察,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锋,方林,刘士刚.不典型肺底积液的影像诊断与鉴别[J].当代医学,2009,21:2-4.

[2]彭志荣.肺底积液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药科学,2013,01:117-118+141.

[3]张宏斌,罗永军.“肺底积液”影像诊断的再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4:104-105.

[4]杨志军.肺底积液的X线检查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2:131.

[5]李杰.影像诊断肺底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70.

[6]杨伟昌,黎燕飞,孙培芳,王金铃.胸部侧卧水平前后位片在肺底积液X线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