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在预防CT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在预防CT

苏燕凤罗翠云卿密兰何茜

苏燕凤罗翠云卿密兰何茜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5例,试验组1005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蝶翼型钢性头皮针于检查室内进行穿刺,然后进行扫描;试验组患者采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在处置室内进行穿刺后等待检查。对两组患者等待检查时间和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请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并注入对比剂可以减少渗漏发生,并可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CT增强扫描患者提供安全快捷的检查通路,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54-0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增强CT扫描可以对很多以往诊断较为困难的疾病明确诊断[1]。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需要注射对比剂,由于对比剂注射压力大、速度快,加上患者可能由于疾病的痛苦配合较差等原因经常发生渗漏,最终导致扫描失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2]。2011年5月~1012年10月,我科共为1005例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我们通过预先穿刺留置针的方式注射对比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5例,男612例,女388例;年龄(10~92)岁,平均(5138±869)岁。试验组1005例,男615例,女385例;年龄(9~92)岁,平均(4896±827)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选择上肢浅静脉进行注射,由同一名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采用正通牌ZTI-1200遥控型CT增强注射机将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按照不同患者的情况,注入不同的剂量。成人按照100毫升的剂量注入,儿童按照2~4ml/kg剂量注入。输注速度控制在30~40ml/每秒。留置针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8Gx29mm/Y-G。

121对照组:在进行扫描之前,先对检查时间进行预约,并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简单说明检查的流程,告诉患者使用造影剂的目的,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如果出现一过性的发热、皮疹或者是恶心呕吐等情况无需紧张和害怕[3],同时做好抢救的准备,以免发生不良事件[4]。在取得患者同意之后进行签字。于CT机房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采用一次性蝶翼型钢性头皮针。在对患者局部皮肤消毒之后进行穿刺和固定,并在进行扫描之前确认不存在渗漏。安装高压注射器,抽吸造影剂,连接连接管及排气的装置,再次确认无渗漏后,调好注射速率及注入剂量,开始检查,并观察有无渗漏[5]。

122实验组:在接诊之后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过敏史,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内容同对照组。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Gx29mm/Y-G.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检查结束之后的注意事项。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后在专门的治疗室予以预先留置静脉留置针[6]。在穿刺成功之后使用09%Nacl10ml溶液对留置针进行冲洗,确定其通畅良好后妥善固定留置针和其软管。患者在候诊室等候检查,到检查时直接进入检查室摆放适合检查的体位,连接好预先准备好的对比剂,打开位于软管的小锁,从B管静注10~20ml生理盐水,确认无渗漏后通知扫苗室推注对比剂开始检查。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渗漏发生情况;请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试验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剂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T增强扫描是将造影剂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机体后,经过CT扫描,使不同密度的组织对比更加明显,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清晰的辨别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突出病变区域器官的显像,使其更为直观和清晰,特别是对肿瘤的定性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10]。在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给药途径的持续通畅对检查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11]。

以往使用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由于针头较硬,而且直,患者如果在扫描过程中由于需要更改体位的摆放位置,或者是患者由于疾病的痛苦在扫描过程中不自觉的改变了体位,都会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引起造影剂外渗[12~14]。对比剂的浓度和渗透压均较高,发生渗漏后可导致患者局部皮肤肿胀、出现水泡甚至是溃烂,患者往往疼痛十分剧烈,不仅影响到这一次的检查结果,而且会给患者的心理留下阴影,影响到后续的检查[15]。静脉留置针的套管是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其针尖锋利,但是针管柔软,针座与留置针的起始端呈Y型,容易进行穿刺,且方便牢固固定,不容易滑动,而且其在血管内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随着血管关节部位的屈曲而弯曲,在进行穿刺之后可以与血管壁紧密衔接,很少损伤血管壁,也就降低了药物渗漏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18]。本研究中2例(020%)试验组患者发生了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080%)的发生率。而且静脉留置针常规可以留置3~5d,在这期间也可以通过留置针给予患者其他治疗。

随着检查部位的不同,患者的体位摆放也不相同,传统的头皮针在选择穿刺部位的时候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19],而且患者在进行穿刺之后手臂的位置不能进行随意的调整,因此有时明明找到较大的血管很好穿刺,但是受到体位的影响而不能不放弃,而可以适应患者体位的血管又有可能弹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找到适宜穿刺的血管往往在CT室内耽误较长的时间,相应的,在外候诊的患者等候时间也就延长。而试验组患者由于在处置室内进行穿刺,CT机房仍然可以对其他患者进行检查,节省了穿刺的时间,也就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熟练掌握穿刺的技巧。不同的部位,其进针角度也不相同。比如手臂静脉应采取(10~15)°进针,而手臂上静脉则以(15~30)°的角度进针[20]。针尖向上,在看到回血之后退出针芯,将针头顺着血管的方向缓缓进入,针芯不可退出过多,以免无法支撑套管,而发生打折;而不退出针芯,又担心针头对血管造成损伤。套管一定要完全送入血管,否则患者在摆放体位时会随着穿刺部位而发生移动,造成穿刺失败。如果穿刺角度过小,套管与血管的接触面积过大,容易发生渗漏;如果穿刺角度过大又容易刺破血管后壁[21]。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十分重要。良好的穿刺技术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在加压注射对比剂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介绍CT增强扫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开始注射造影剂20ml之后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肿胀应及时关闭高压注射器,并进行妥善处理。

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患者不同部位的较大血管均可作为穿刺部位,同时可以减少对比剂的外渗机率,同时随时保持静脉通路,方便各种情况下的静脉给药。穿刺在处置室内进行,合理统筹患者的检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检查通道,也因此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ommerCM,SchwarzwaelderCB,StillerW,etal.Iodineremovalinintravenousdual-energyCT-cholangiography:Isvirtualnon-enhancedimagingeffectivetoreplacetruenon-enhancedimaging[J].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12,81(4):692-699

[2]赵继蓉,李胜华,黄发天,等.舒芬太尼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人流术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2010,38(5):540-542

[3]郑澍,廖燕凌,李德龙,等.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无痛人流患者宫缩痛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81-83

[4]周清清.舒芬太尼、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31-32

[5]余俊.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防治和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4):114-115

[6]李霁川,李文英.肿瘤患者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及预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0):6534-6535

[7]温彩琼,龚素茹,刘彩媚,等.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皮肤护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1,13(4):33,24

[8]李素芬,郭秀娥.静脉套管针用于防止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09-210

[9]张中华,王平方,毛小明,等.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J].广东医学,2007,28(8):1366-1367

[10]Sun,C.-J.,Li,C.,Yu,J.-M.etal.Comparisonof64-sliceCTperfusionimagingwithcontrast-enhancedCTforevaluatingthetargetvolumefor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intherabbitVX2braintumormodel[J].JournalofRadiationResearch,2012,53(3):454-461

[11]笃铭丽,姚娴凤.1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外渗至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414-415

[12]何虹,袁晓梅,林丽娟,等.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5

[13]周燕燕.冠脉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141,152

[14]张远英.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6):235-235

[15]南英姬,马惠丽,薛凤艳,等.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1):231-232

[16]董颖,吴晶涛,罗先富,等.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75-76

[17]王敏鸿.CT增强扫描非离子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5):677-677

[18]景彩萍.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6):215-216

[19]何晓琴,苟军.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护理[J].西南医,2009,11(5):975-976

[20]段涛,黄伟坚,朱策瑞,等.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超前镇痛以及减轻宫缩痛的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1):26-27

[21]李爱霞,钱德英.10例造影剂外渗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0):2824-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