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芳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1224名高职学生,基于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非正式团体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学校体育软、硬件环境对学生体育实践的影响等现象,建议高职院校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完善师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丰富选项课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选项课;调查与分析;高职体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为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高职院校纷纷尝试进行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以探索一种既符合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目标又适应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及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本文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试图探讨目前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并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15%。所有数据经Excel软件处理,经x2检验在α=0.05水平上差异非常显著。

三、结果与讨论

1.非正式团体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

从抽样调查可见,59.11%的学生选择体育选项课程项目受同寝室的同学影响;这表明大学生中寝室伙伴对学生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学生视长期生活的寝室如“家庭”、朝夕相处的同寝成员为“家庭伙伴”,他们相互影响,对他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通过寝室同学的相互影响,形成体育文化氛围以引导大学生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或将引发探索高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路。

2.学校体育软、硬件环境对学生体育实践的影响

(1)对学生平时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得知,只有14.22%的学生进行每周三次及以上体育锻炼,有43.87%的学生偶尔进行体育锻炼,还有5.39%的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不能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男女生第一位的是“无合适的锻炼伙伴”(男39.06%、女49.64%),第二位的是“场地器材不足”(男29.69%、女23.36%),男生第三、四位是“上网没时间”、“体育锻炼太累”(18.75%、10.94%),女生第三、四位是“体育锻炼太累”、“上网没时间”(17.52%、5.11%),有极少数学生“不好意思参加”(男1.56%、女4.38%);

从学生主观因素上分析,怕苦心理及“网瘾”的影响,都促成了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消除部分大学生的“网瘾”也不可忽视。部分学生因体育基础差、体弱多病所致体育活动能力较低及女生因传统喜静厌动、羞于参加体育锻炼,也应引起重视。

(2)对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制约

学生认为“认为目前学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工作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场地器材缺乏”、“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利提高”、“教师专项素质不高”。这表明它们是目前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

①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和有限资金投入到专业学科建设上,对基础学科尤其是体育有所忽视。因此,形成了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障碍。

②师资存在结构性缺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变量。由于大多由中专职高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在学历、职称上均与普通本科高校存在着差距,师资缺陷更显严重,制约了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③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因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不足以及体育师资学历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有待更新、能力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开设体育选项课受到一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贫乏。

④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体育选项课教学班级设置上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缺乏选择教学班级的余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参加体育选项课的学生,个体体育基础差异很大,接受能力不一,过于统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往往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因教材内容无新意而丧失进一步提高的进取心,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对此望而生畏。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尊重了学生体育学习自主权,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消极因素,促进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1.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高职院校应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和自身融资,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并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形成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提供物质环境。

2.完善体育师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采用政策导向,激励教师学习、进修,提倡以“能”带“新”鼓励教师互帮互学,以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之间在知识、能力结构上得到互补。

3.丰富教学内容

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开设新兴体育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加强理论课教学,采用集中上大课或讲座的方式,教授学生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运动竞赛的基本裁判规则与方法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实行分层次教学

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体育基础的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5.关爱体育弱势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爱体育弱势学生是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高职体育选项课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弃这部分学生,而应给予特别的关爱,注重他们参加锻炼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针对他们所喜爱的运动,提供场地和器材上的便利,促成其终生运动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