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研究

杨义芳

杨义芳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结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11.86%降至2.22%。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有效的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3.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633-01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PDCAcycleinpatientswithtrachealintubationunplanedtubedrawing.Methods:PDCAcyclewasusedtomanage.Results:therateofunplannedextubationwasreducefrom11.86%to2.22%.Conclusion:ApplyingPDCAcyclemanagementinpatientswithtrachealintubation,effectivelyreducedtheincidenceofunplannedextubation,improvethelevelofnursingmanagement.

【Keywords】PDCAcirculation;endotrachealintubation;UnplannedExtubation

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也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l]。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2]。为了全面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笔者于2014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7-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气管插管59

人次,带气管插管天数442天,非计划拔管7人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1.86%,按照气管插管带管天数计算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5.83‰。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6-86岁,疾病诊断为AECOPD合并呼衰5例,重症肺炎2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

1.2PDCA循环管理

1.2.1计划阶段

1.2.1.1P(plan)现状分析,找问题:对2013年7月~12月呼吸科护理质量检查资料以及不良事件资料分析,非计划拔管占呼吸科不良事件首位,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发生率占首位(发生频次),且在所有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危险性较大(发生后的严重度),因此将气管插管为计划拔管作为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1.2.1.2P(plan)分析原因在此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呼吸科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并积极查找相关文献,认为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有以下高危因素(见图1)。

1.2.1.3P(plan)找出主要原因:首要原因为患者舒适的改变[3],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后大部分能沟通交流的患者表示,自行拔管的原因为置管造成的不舒适。其次为缺乏标准化的镇静镇痛方案和程序化的脱机程序[4];另外管道管理制度不完善;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不足等。

1.2.1.4P(plan)目标与措施:将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率降至4%。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降低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率”专项护理质量改进小组;②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培训。③加强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的选择粘性好的规范管道的固定:交叉固定,并加用系带、胶布浸湿及时更换、班班交接插管的外漏长度及固定情况。④完善气管插管患者的约束: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给予肢体约束,因此注意约束的方法(双手、双脚、必要时用胸带固定胸壁),防止患者头靠近手而拔管。定期检查约束带有无松脱。⑤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各项操作前妥善固定导管,呼吸机管道支架调节到适当位置,制定护理操作流程,在护理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更换体位时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能太大应轻柔,条件允许时最好呼吸机管道与气管插管分离后翻身、拍背。气管查管与呼吸机的连接处接360度可旋转的弯头或接旋转可伸缩管。⑥制定镇静镇痛的评分方法、流程,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对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以及舒适度改变者及时使用镇静剂,提高患者舒适度,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的剂量。⑦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讲解插管的目的(暂时的治疗需要)、引起的不适(不能说话)、注意事项及意外拔管的危险性,及时告之拔管的时机,指导病人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必要时备写字板、一指明卡(把平时常见的各种需求及不适制成小卡片)。⑧每日评估拔管指征,及时拔管,减少不必要的延迟拔管。

1.2.2DO实施阶段按照计划进行培训、落实、监督。

1.2.3检查阶段根据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1.2.4处理阶段总结分析,肯定有效的,去除无效的,纠正做错的。总结经验,分析优点及存在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及措施,如此运用PDCA的模式循环改进气管管理。

1.3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录入Excel,记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科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对90例(研究组)气管插管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带气管插管日数为508天。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1.86%降至2.22%,按照气管插管带管天数计算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15.83‰降至3.94‰。详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是注重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PDCA循环包括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简单理解PDCA的过程:P即写您要做的,将计划做成甘特图,D即做您所写的,C即检查您所做的:查执行情况,并将问题进行汇总,进行效果评价。A即肯定有效方面,如气管插管护理目标清单、每日脱机拔管评估:带管患者操作规范;去除无效方面:如单纯约束;改进不足方面,如标准化的镇痛、镇静方案及程序化撤机程序不够完善。遗留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使护理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气管插管脱出是机械通气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气管插管滑脱,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急性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再次插管会造成对病人的再次伤害,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埋下医疗纠纷隐患。PDCA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判断导致UEX的关键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导管管理,有效降低了UEX的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气管插管病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l]沈犁.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68-71.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3]ChangLY,WangKW,ChaoYF.influenceofphysicalrestraintonunplannedextubationofadultintensivecarepatients:acasecontrolstudy.AmJCritCare.2008,17(5):408-416.

[4]曹桂荣.医院管理学(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0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