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 2

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李子佳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得以最快的速度在前进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然而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故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将是我国目前首要研究的任务之一。因此,对混泥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将简要的探析混泥土质量的类型,以及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应办法的处理,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促进建筑工程的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泥土结构;质量问题;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中建筑工程的发展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因此为保证国家持续的发展,对基础建筑工程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一、造成混泥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类型

(一)原因分析

1、材料质量不到位,造成的混泥土质量事故

配制混凝土选用的原材料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等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是产生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影响。

2混泥土的配合比不科学,造成混泥土质量事故

应是由有资质机构按照现场施工情况、材料情况、工程情况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经过严格的验证、试配后在确定拌制的比例,如果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够合理、不够正确,是不可能拌制出与相关要求一致的混凝土。

3、施工技术不到位,从而引起混泥土质量事故

不论施工配合比多么科学合理、材料多么优良,其也需要合理的运送时间,且搅拌均匀,配料准确,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浇筑,要确保其支撑系统牢固可靠,模板平整、振捣密实,同时还应保证混凝土加载时间、拆模时间合理。

4、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

水泥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中的水硬性材料,由于其在潮湿环境中才能充分的发挥水化作用,因此应保证其的潮湿度,防止混凝土早期由于表面缺水而致使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5、对施工现场环境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会忽视自然环境对混泥土质量的影响。例如自然风化、腐蚀、介质、高热、高温、冻害等的作用,会使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6、设计没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设计各参数取值不恰当甚至是错误而引发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7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达标

(1)蜂窝现象,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许多类似于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没有分层进行捣固,致使模板缝隙不严密,从而导致部分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在入仓时没有进行缓降器的设置,导致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钢筋布置比较密,企鹅没有很好地进行平仓振捣。

(2)孔洞。钢筋混凝土局部出现蜂窝较大与没有混凝土的现象,局部纵向钢筋出现裸露,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产生原因,在钢筋比较密的一些部位与预埋件处、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没有进行振捣就进行浇筑上层混凝土扼工作,导致混凝土严重跑浆、石子成堆、砂浆分离、离析的现象产生,同时还没有进行振捣的工程,混凝土下料过高,下料过厚,过多,并且振捣器振动不够,致使混凝土被卡住,混凝土内掉入泥块、木块等杂物,形成松散的孔洞。

(3)事故类型

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一是因为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因素。其二是违反基本程序,盲目的进行施工,无证设计。其三是因为改建使用不当、施工质量低下、施工顺序错误、施工过程中盲目修改设计、设计构造不合理、设计计算不合理等。

二、预防混泥土质量事故发生的解决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高强度型钢与钢筋等就叫做预应力加固法,在被加固构件体外增设预应力撑杆与拉杆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时,通过预应力的施加,致使被加固构件以及体外的压杆与拉杆同时受力,这样可以将加固后体系的刚度与承载能力相对提高,使原有截面的受力特征改变,将被加固构件的应力超前现象有效避免。其次,施加预应力时所产生的负弯矩可以达到使裂缝完全闭合,缩小原构件的裂缝宽度,减小原构件的挠度,抵消部分荷载弯矩的目的。使用这种方式可依在不改变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将斜截面承载力与结构构件的正截面相对提高,还可以用于钢梁和钢屋架等构件的加固,广泛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和混凝土柱等轴心以及混凝土板、梁等受弯构件加固。

2、外部粘贴加固法

外部粘贴加固法是用粘结剂将钢板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布等粘贴于构件需要加固部位的表面上,使之共同工作,提高构件延性和承载力加固的一种方法。如纤维布或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通过钢筋受拉来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柱截面周边粘贴纤维箍或封闭钢板,柱抗剪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构件延性和强度提高。由于粘贴所用材料的粘贴强度高以及厚度比较薄,其截面加固的二次受力特征不明显,不仅能满足平截面假定,具有共同工作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很好、力学加固以及分析简捷的特点,而且对结构的外观、生产都不影响、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当下,外部粘贴加固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根据外部粘贴材料的不同,主要有外部粘玻璃钢、外部粘碳纤维布和外部粘贴钢板等。

3、注浆加固法或喷射修补法

注浆加固法是一种用压送设备产生的压力将粘结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浆液、甲液、水泥浆液等,注入被加固构件的内部空隙中,以提高其完整性、密实性和材料强度的修补方法。喷射修补法是时用压缩空气把细石混凝土与水泥浆喷射到受喷面上,且凝固形成喷射层的加固方法。喷射层具有替代与保护、参与原构件工作的功能,从而可以使耐久性、刚度、结构承载力相对提高或者恢复功能的作用。

4、裂缝修补技术

(1)表面封闭法就是使用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与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吸附低黏度同时其具有封闭裂缝通道、渗透性的修补胶液优良的特性。对一些需要防渗的部位,如楼板等,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贴纤维复合材料、粘充填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封护的作用。

(2)注射法以相对的压力将高强度、低黏度的裂缝修补胶液填充到裂缝腔里面;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修复与补强。

(3)压力注桨法在一定时间内,将修补裂缝以较高压力的注桨料填充到裂缝腔里面;这种方法适合在处理深而婉转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中。

结束语:

在这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社会中,为了有效的排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事故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统一、准确的混泥土施工工作,从而对混泥土结构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完工,促进社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英;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D];重庆大学;2007

[2]冯杰;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J];山西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