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1

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杨秀红林琪芬

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杨秀红林琪芬(长泰县医院福建长泰3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135-02

【摘要】在交通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做好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我科2008年收治的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2岁-75岁。创伤

因:车祸致伤70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1例。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下血肿35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7例,其他26例,其中治愈50例,好转25例,死亡3例。

2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凶险危重,变化迅速,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脑疝死亡。护理的重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体温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窒息。开放伤转为闭合伤,伤口应立即给予清创处理后无菌敷料包扎,包扎要有一定压力,以利于止血并防止皮下血肿形成,颅脑损伤后易致脑水肿,需脱水以减轻脑水肿。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我们治疗的原则:先抗休克,后脱水,因为休克时灌注量不足,导致脑缺氧,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如疑有脑疝形成,应在20分钟快速滴完20%甘露醇250毫升。需手术者,快速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抽血、备血,导尿、更换手术衣裤等。

3一般护理

3.1体位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时宜取平卧位,有利于颈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位。重度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侧卧位、以利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除休克和脊髓损伤外,颅脑损伤术后血压正常的情况下都应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

3.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窒息、防止肺部并发症。一般患者常规吸氧,氧流量3-5L/分,这样可纠正患者缺氧状态,又可避免因脑缺氧导致脑动脉痉挛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气管堵塞而窒息。因此,要适时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要保证空气湿化。气道湿化要适时,通过雾化、气管滴药等湿化气道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若湿化不足,分泌物浓缩血黏稠,若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而量多。吸痰时,用物1套/人,口腔、气管用物分开,吸痰盘24h更换消毒1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增加吸氧浓度。

3.3脑脊液漏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耳道填塞、禁止外耳道和鼻腔冲洗及滴入药物,不擤鼻涕、不剧烈咳嗽,而应在鼻腔及外耳道放一干净棉球吸附流出的脑脊液,并常更换,配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4高热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后,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过程障碍而引起体温明显增高,因此,有效地降低体温,可减轻脑的耗氧量、代谢率和脑水肿。降温方法有:头置冰帽,或头颈部、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躯干及四肢以温水拭浴,必要时用冰盐水200ml灌肠或遵医嘱用冬眠药物疗法。拭浴时,禁忌擦拭后项、胸前区、腹部、足底部,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与医生联系。拭浴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3.5引流管的护理颅脑外伤开颅术后均放置1根-2根引流管,引流渗血、渗液,防止继发血肿形成,降低颅内压。要妥善固定颅腔引流管及引流袋,防止滑脱或被患者躁动时抓落。脑室引流管要高于侧脑室前脚10cm-15cm。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在无菌操作下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搬动患者时,夹闭引流管,预防逆流感染。拔管后要观察伤口处是否有脑脊液漏出、敷料是否潮湿,潮湿的敷料应及时更换,防止颅内感染。

3.6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拍背,按摩骨突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留置导尿者,每日更换引流袋并做好会阴擦洗,留置较久者,遵医嘱予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3.7心理护理颅脑外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其恢复又是一个慢性过程,几乎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当患者的神志、体力逐渐好转时,常伴有头疼、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向患者解释,让患者知道有些症状属于功能性的,可以恢复,鼓励尽早自理。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4小结

急性颅脑损伤病情急,变化快。我们体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治愈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