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教材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利用新教材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孙惠子

孙惠子河北省平乡县丰州学区人民街小学054500

新教材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编者非常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自身特点,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于是我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打破原有的单一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一些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形式。

一、游戏、竞赛激发兴趣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情景,就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激趣。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分合中,我利用10张学生自制的数字卡片,上面分别是1-10十个数字,学生分别拿着十张数字卡片,让一个同学任意抽一张,如抽一张“9”字卡片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和起来是“9”?其他同学则举出“1和8”、“2和7”、“3和6”等卡片,边问边答边出卡片。学生轮流抽卡片,这时,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分合。

2.竞赛充满了挑战性。

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采用竞赛方式有很多。我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组,可以组与组间的竞赛,也可以个人与个人间的竞赛。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伙伴作为比赛对手,可以是互相出题的速算比赛,也可以比一比谁的作业书写干净错题少,获胜的得一朵小红花。学生在这种娱乐的气氛中学习,达到在愉悦身心发展智力的目的。

二、重生活化、创设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让学生熟练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增添学生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让学生就模仿到超市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准备好各种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让他们先分组调查好每一类商品的价格,然后自己制作价格标签贴在准备好的物品上,再分类摆设物品合理布置模拟超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6人,2人扮成售货员,其余同学扮顾客,学生用人民币模拟购物。学生轮流扮顾客、售货员。顾客买某种物品付多少钱、应找多少钱,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实际操作发现问题

操作是开发右脑发展象形思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联盟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操作与思维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辨证。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再有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比教师直接给他们有意义多了。还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参与竞争,学会主动帮助别人和主动请求别人的帮助。同时有利于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分花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每次分的结果,当学生看到还有余数时,从对比观察中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让学生进行操作,把11朵花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瓶插2朵,一瓶一瓶地插,引导学生观察,插一瓶还剩几朵?还够一瓶吗?为什么?插了5瓶还剩几朵花?还够插一瓶吗?为什么?这样学生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观察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因很容易地就理解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把实践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借助课堂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议一议,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巧设练习、巩固知识

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的手段,叫熟能生巧。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儿童情趣、儿童愿意接受的开放性练习题,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他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授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