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小莉1郑炳铃2

黄小莉1郑炳铃2

(1广东省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512026)

(2广东省三九脑科医院510000)

【摘要】目的通过穴位注射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进行其有效恢复,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三九脑科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102例小儿脑瘫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和诊断,再下一步,应用穴位治疗,将以上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员为51位,然后对对照组的51名患者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和知识及健康教育。在这种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一些早期的康复护理,总结并分析不同组别的小儿脑瘫的疗效影响。结果各组年龄组间比较,运用穴位注射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令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的效果,早期诊断,康复治疗的是当今医学治疗脑瘫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穴位注射小儿脑瘫加强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186-02

小儿脑性瘫痪(CP)指的是,从妊娠到新生儿期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等,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和情绪异常等症状。它不仅给患儿本身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患儿父母、家庭带来沉重负担。70年代末,脑瘫被认为不治之症,随着康复医学发展,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和训练,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改善,早期干预可以痊愈,更新了人们以往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观念。现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三九脑科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102例小儿脑瘫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和诊断,再下一步,应用穴位治疗,将以上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员为51位,然后对对照组的51名患者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和知识及健康教育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02名患儿,男80名,女40名,男女比例:2:1,年龄最小出生后72天,最大12岁,平均年龄20个月

围生期因素;出生时窒息61例,早产及低体重儿12例,过期产9例,先兆流产11例,难产7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惊厥11例,新生儿硬肿症4例,黄疸持续不退11例,感染者9例.

临床分型:痉挛型62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强直型21例,混合型15例,共济失调型1例;无并发症21例,并发智力低下74例,癫痫11例,语言障碍33例,视听觉障碍11例。

治疗方法:穴位注射:药物选用维他命B1和维他命B12,每次抽取VitB1100mg及VitB12250μ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lml。穴位选取以头部穴位为主。根据症状头部可选: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言语一、二、三区,视区、哑门、风池、四神聪、神庭、头维、听宫、络却、五处。语言障碍:上廉泉、通里、合谷。听力障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四肢可随症选穴: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风市、血海、阳陵泉、殷门、承山、解溪。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将针头按照毫针刺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快速刺人皮下或肌层的一定深度,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注入,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头部每穴每次注入0.l~0.2ml,四肢每穴每次注入0.5~l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

结果

本组患儿均经穴位注射3个疗程治疗后判定疗效,治疗结果见表

脑瘫患儿不同年龄组疗效分析

年龄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392(66.7)3(33.3)0(0.00)0(0.00)9(100)

~62911(44.8)11(44.8)1(7.9)1(3.4)21(96.6)

~126412(34.4)13(37.5)11(20.3)5(7.8)41(92.2)

~24464(13.0)7(19.6)18(54.3)6(13.0)20(87.0)

~36100(0.00)0(0.00)6(80.0)2(20.0)6(80.0)

>3620(0.00)0(0.00)1(50.0)1(50.0)1(50.0)

合计16047(29.4)42(30.1)40(30.1)15(9.4)99(90.6)

讨论

过去一直认为脑细胞受损是不可恢复的,但一些临床研究证实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4,5],有可能激活其它细胞的代偿功能,通过针刺与大脑有关的穴位,可促进病灶区脑组织的侧支循环形成、血管扩张和解除痉挛,同时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人脑细胞具有多重功能特性和许多神经通路,一旦负责某种活动的脑细胞受损,其功能可由其它区域的脑细胞替代和代偿。穴位注射将药物注入穴位上起一个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腧穴,营养神经肌肉组织,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功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机体内气血流畅通,达到治愈的目的,是封闭疗法与针刺疗法互吻的产物,此法操作简易,填补其他用药方法不易渗透穴位之不足,且节省药物,对穴位延长刺激时间,实施安全可靠[6]。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应用Bobath、Vojta训练法,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以及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这种代偿功能可尽早实现。采用穴位注射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2]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实用小儿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115

[4]大脑瘫痪对小儿听觉诱发脑干反应的影响[J].中国康复杂志,1993,8(4):166

[5]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1,2:44

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46~8

[6]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