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精读新授课中的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谈精读新授课中的检测

曲凌雁

曲凌雁(威海二中,山东威海264200)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五个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而所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则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加以检测,即教师使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应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检测是一个验证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检测在“目标—检测—评价”的科学模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就外研版选修八Module6中的ThePowerofPoetry精读新授课为例来阐述如何设计检测。

一、检测的前提———目标具有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必须是具有可检测性,否则检测就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评价。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在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地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应把单元目标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以本课为例,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本课学习内容的难度,以下学习目标的确立才是比较准确并具可检测性的:能够运用阅读技巧Skimming(找读)通过段落主题句理顺文章的主旨大意;能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回答相关旨在检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熟练地谈论诗歌疗法并向别人介绍一所使用诗歌疗法的特殊学校;能通过模仿写出一首诗,使用“Iwish”和“Onlyif”开头的句子。

二、检测的设计标准

1.检测与目标的一致性

检测的设计依据于目标,服务于目标,只能为目标服务。教师上课时应注意不断地用多样性的检测文章内容的题目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积极适应教材的规定,才能主动地进行课堂训练,把握好达标的关键环节。

在本课中,指向目标一的检测可以是问题WhatdoesThePowerofPoetryreferto?(Areadingtip:Readfirstoneortwosentencesofeachparagraph.)因为文章的标题是ThePowerofPoetry,那么通过找出其具体所指,就很容易总结出文章大意了。

针对目标二课文细节理解部分的检测是英语教师最擅长的。可以通过诸如“Whydopoetswritepoems?”“Inwhatwayisitgoodforchildren?”“Whatbenefitscanpeoplewithproblemsgetfrompoetrytherapy?”“Howdoesreadingandwritingpoetryhelpthestudents?”“Howdoesthestudents’poetrybookhelpthelocalcommunity?”等问题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目标三是基于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的操练。此时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到交际需求,从而推动文章、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变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笔者精挑细选了四首英文诗歌,主题分别为身患疾病,跟朋友道歉,感到被忽视,给患病朋友写幽默诗。问题设计为:Ihave4poemswrittenastherapy.Let’sanalyzethem,andsayhowthesepoemshelppeople.

目标四的检测可以通过汉译英来实现,因为学生对写诗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初始阶段旨在给学生信心,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汉译英可以有效地降低难度。

2.检测应具备适当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在问及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的问题时,往往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参考书上提供的正确答案一致,导致教师的提问多为展示性问题。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章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参考问题,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上文针对目标三的分析诗歌的检测就可以看作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知识回答问题无疑是好的,但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增加自己的见解则更是锦上添花。

例如,本课针对目标四的检测,让学生写诗,除了前面提到的汉译英练习之外,还增加了自己makeupyourownsentence的提升部分。大胆放手给学生之后,学生最后给出的诗句还是很令人惊喜的。

3.检测要有可评价性

检测与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在设计检测的同时,相应的评价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学习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阅读时始终注意运用阅读技巧的习惯、复述课文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例如,本课中,目标一检测的问题,可以形成如下的评价方案:期待学生说出expressthepoets’feelingsandbeusedastherapy,或者仅仅是beusedastherapy。如果学生答不出,则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关键词,第一段中的“use…as…”,第二段中的“But”和“anotheruse…as”,提示学生思考,这两段讲的是诗歌的哪两个作用。第三段中的“specialschool”和第四段中的“But”和“too”。这些单词也意味着这两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那么应该就是specialschool,根据与诗歌的联系,和第三段的主题句,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利用诗歌疗法的成功的例子。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基于目标导学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些做法,相信只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借助科学的理念,锐意革新、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的精神,我们的英语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