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上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论水上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

叶永华

浙江省杭州市港航管理局钱江管理处叶永华

摘要:本文从安全生产管理与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概述、加强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建议,以及安全管理的创新这三个方面对水上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上航运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水上运输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使用时代的变革,安全管理制度也将随之变化。

二、安全生产管理与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概述1.概念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法律授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正、惩戒等直接控制和干预的管理行为。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指海事主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授权,对区域内水上交通秩序实施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的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以及保护水域的自然环境免遭污染。

2.联系和区别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对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控制航运企业的船舶在参与水上公共交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则是要控制所有水上公共交通的参与者(不仅包括航运企业的船舶,还包括渔船、公务船、私人游艇等)在参与水上公共交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管理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管理内容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前者的管理对象被后者所包含。

三、加强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建议1.提高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认识。水上安全问题作为关乎国家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提高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明确的认识,对现阶段的水运安全管理问题有全面了解,而且,要从安全工作落实上,坚决不懈怠,坚持“防患于未然”原则,落实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以预防为前提条件,并且,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以法律为武器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进行监管,企业积极负责,社会群众积极参与,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逐渐提高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从而推动水上交通事业整体发展。明确这样的正确道路和理念,是加强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2.完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结构也发生了调整,水上安全管理体系也应该跟随改革脚步,加紧完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以及水上安全运作机制,深入水运事业改革,如在地方海事机构的改革中,要进行建立统一的水运安全管理体制,做到统一政令和统一管理,有了这样的管理体制保证,从能保证水运事业的正常运行,才能维护水运秩序的良好进行。

3.建立激励体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在水运安全管理中,人员素质问题是大问题,要想加强水运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立合理的水运管理体系,还要在人员业务素质上加大力度,而建立人员激励体制,更是完美的衔接了两者,所以在提高人员素质改革中,水运部门领导任命上采用试用制度,在中层的领导干部任期上规范化,在基层人员工作的考核上也要严格、公平,有能力的就给予上岗资格,激励人员素质的主动提升,如此一来,行之有效地提升了水运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而且不仅提高了水运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也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用人机制。

4.严格执行水运安全监督管理。水运行业由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导致很多交通程序上的破坏,因此需要水上交通部门对船舶和水域进行依法的监督管理,保证水运安全。

5.增加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由于一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在资金投入不足,使经费紧张,无法对水运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革,使水运安全管理水平和水上运输事故的救助都效率低下,这种资金上投入的不足使国家在水运上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损失,不仅有人员的伤亡和运输船舶的损坏,而且还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大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是改革水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加大水运安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水上运输安全设施投入,双管齐下。不仅提高了水运交通的效率,而且保证了水上运输的安全,减少了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四、安全管理的创新1.科学管理创新,水运企业自我管理制度水运企业是水运经济的细胞,是水运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水运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水运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水运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当前,要逐步实现水运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船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强化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水运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水运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2.结合先进科技,创新管理途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水上安全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管理技术,如使用CCTV、AIS等技术,从硬件上做到安全管理更快、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安全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3.完善法制,创新管理手段水上安全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目前,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必须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依据,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并同时废除与安全生产基本法不符合和不适应现实生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等。

另外,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新形势和水上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再有,应依法强化水上安全管理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正常秩序。在制度创新中,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就是制定安全方面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社会中任何经济主体所面临的规则应该是统一的。如果一方出现严重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能够不受制裁或只被轻微处罚,那么严守规则的另一方会陷入何等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规则也就会被所有经济主体视作“空头纸文”,安全管理秩序必然无从谈起。

在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中,因环境的变化,从事水运业的经济主体在不改变其行为动机的前提下,必将改变其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与已经改变了的环境因素相适应。因此,在实施创新的变迁时,水上管理机构还必须不断对新制度进行评价。

就转变后的体制而言,是鼓励一种生产性努力的行为,还是鼓励分配性的努力就是评价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绩效的主要标准。

五、结语总的来说,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管理制度也将随之变化,为了更好地进行变革,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的入手,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措施,以便提高管理制度的适用性,进而提高水上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1]郑振明.浅析水上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2月,第8期,222-224页[2]宣行,吴晓啸.水上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6月,第9期,121-124页[3]徐正兵.论水上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J].《中国水运(学术版)》.2010年1月,第1期,336-338页[4]叶岭佐.天生桥库区水上安全管理刍议.[J].《珠江水运》.2012年11月,第8期,110-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