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孤雁不再孤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让留守的孤雁不再孤单

于振军

山东省乳山市育黎中心学校264500

新学期伊始,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校委会每月例会上,班主任孙志老师说起这样一件事情:前几天,初二二班班主任孙老师收到了一个快递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包裹,还有一封写给孙老师的信。邮戳上赫然写着“青海”字眼,在青海,孙老师一无亲人,二无朋友,到底是谁给自己寄包裹写书信呢?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信,惊诧莫然,信竟然是晓军的父亲写来的。孙老师早就知道晓军家境特殊。第一次去他家家访,他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开了这孩子的身世:“这孩子命苦,从小没了父母,爹不疼妈也不爱。就劳老师多操心了。”孙老师还以为晓军的父母是因病或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而离世,也没敢多问。只能在平时多给晓军一些特别的爱。而这位未曾谋面神秘的父亲又从哪里冒了出来,竟然写来了这么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你好!很冒昧百忙中打扰你。我是你班上晓军的父亲,百忙中打扰你真的不好意思。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快十八周岁了。作为父亲,我除给了他生命,却从来不曾尽到过一个父亲的责任,现在想想,羞愧得无地自容,这也不能不让我时时经受着良心的谴责。这个月的阴历四月初三是他十八岁生日,我给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请老师转交给他。但请老师不要告诉我这礼物是我送的。因为他的父亲早就死了。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因为我这个不称职的父亲而蒙羞。”这父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的生日礼物为什么不亲自交到儿子手中,或是直接寄给他的儿子,却要让班主任老师代为转交?信中这位父亲还请求孙老师帮帮忙,多给晓军关心多给他爱护,让孙老师把晓军当成自己的儿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一定要让他在学校认认真真学习,能堂堂正正做人。最后还希望孙老师在百忙中能够给他回信,向他介绍一下儿子近年来的学习生活状况,还期望能与孙老师经常沟通交流。他说他会一直关注儿子的生活学习,关注他今后的发展。这封远方来信,让参会的校委会成员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隐姓埋名,让他的家里人不屑提起?他既然时时刻刻牵挂着儿子,为何不尽抚养的责任呢?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有情不得己的苦衷?

听着孙老师的叙述,校委会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他们拨通了晓军所在的村委会的电话,一查才真相大白:晓军三岁时父亲因强奸罪被判入狱,母亲改嫁他人。原来这是一封来自高墙之内的信!校委会成员心中的疑团也被一一解开。

根据调查分析,育黎镇“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321人。56.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34.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3.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6.7%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4.6%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育黎镇各村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有不少是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的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给留守儿童提供真情服务,育黎镇校委会加强组织力度,扩大调研范围,深入到农村的中小学及各家各户,获取当地有关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为他们提供辅导和帮扶,以此为基础,形成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帮助的有效途径。

校委会带领班主任深入留守儿童所在村队及家庭,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状况。掌控监控人对他们监管情况及教育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各村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家庭残缺问题,校委会通过话访、座谈,给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帮助。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局限,许多家庭的母亲都从外省娶来,后因为穷困而离家。不懂事的学生常常笑话留守和单亲孩子们没有妈妈或说他们是没人管的小孩。这给孩子们的成长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校委会为此带去了已准备好的心理问卷,为孩子们进行心理测试,并一对一进行心理开导与沟通。此外,部分队员还同意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愿意长期与孩子们建立联系。针对孩子们和家长们对教育的迫切需求,校委会争取学校的密切配合,为这帮孩子安排了家庭义务帮教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予孩子们额外的知识辅导。并同时加强孩子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针对留守儿童所受到的关注十分有限的问题,校委会根据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向当地镇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与完善留守儿童保护与教育体系的相关建议。帮助进行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建设。同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现状向村委会发出从政策到措施的改善建议。

专家点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篇关于留守儿童调研工作案例,是典型的,是精彩的,是鲜活的,也是沉重的。字字句句洋溢着真挚的情,流淌着滚烫的爱。在育黎初中校委会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密切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热心支持,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倾情付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有校委会一班人的真心爱心诚心滋润这些干涸的心田,用真爱托起留守的太阳,让孤雁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