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独立学院世界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爱国主义教育在独立学院世界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李旭东

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世界历史不像中国历史那样系统、具体、典型,因此必须根据世界历史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世界历史独立学院教学

引言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做到“寓教于史”。

一、相似事件列举法

世界历史知识,浩繁复杂、头绪繁多,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增强感染力,必须把历史知识分类列举,使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生动翔实,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之目的。

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涉及的历史事件头绪很乱,我在教学时把这些历史知识分类列举:

1.德、日法西斯突然袭击的四个典型战例:

(1)1937年7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的芦沟桥

(2)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3)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4)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海军重要基地珍珠港。

2.苏联卫国战争四个重要战役:

(1)1941年10月到12月,莫斯科大会战

(2)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1943年夏季,库尔斯克战役

(4)1943年4月到5月,苏军攻克德国柏林。

3.四次重要会议

(1)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2)1943年11月,开罗会议

(3)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4)1945年7月到8月,波茨坦会议

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可以推导出以下几点:

(1)通过讲四个突然袭击的典型事例,说明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卑劣手段,我们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2)通过讲四个卫国战争的典型事例,说明苏联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讲四个重要会议的典型事例,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这样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讲述,激起了广大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唤起他们学习苏联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古今事件串线法

世界历史教材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过程而编写的各国历史,有的国家历史事件贯穿古代、近代甚至现代史,在教学中必须把这些事件串成一线,进而达到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如讲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就把古、近、现代的斗争史实串成一线:

1.古代史:

(1)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水师大将李舜臣在南部领导水兵抗敌,连战连胜;

(2)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再次侵朝,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并肩作战,终于驱逐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2.近代史

1907年,朝鲜掀起了“义兵运动”。日本强迫朝鲜解放军队,广大爱国官兵进行反抗,席卷全国,这一爱国运动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

3.现代史

(1)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起义,这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反日爱国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表现出朝鲜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1932年,朝鲜人民在金日成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游击队,1936年,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复会”;1937年,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革命军一支部队,奇袭普天堡,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朝鲜历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

三、中外事件联系法

世界历史的每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世界史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特点,找出历史事件的纵横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如讲《亚洲的封建国家—日本》:

1.当讲《大化改新》这个自然节时

(1)大化改新的目的:为缓和阶级矛盾,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生想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取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仿效唐代“租庸调制”;

(3)大化改新的作用:打击奴隶主贵族,使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发展。

3.讲《中日文化交流》这个自然节时:

(1)从日本高僧空海来中国,联系到中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2)从日本创制文字,联系到日本文字是参照中国汉字的草书和楷书而创制的;

(3)从日本的建筑式样,联系到日本京都的建筑采取唐代长安建筑样子,也有“东市”、“西市”及“朱雀大街”的名称;

(4)从日本人民的生活风俗,联系到至今还保持着中国唐代的一些风俗。

通过这样的联系,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悠久,并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所在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学习的楷模,促进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更加热爱了。

四、正反结合分析法

世界历史知识纷繁杂乱,头绪繁多,学生有时分不清。这样必须运用分析的方法,对典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正反对比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有的人流芳百世?为什么有的人遗臭万年?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1.在讲反面人物时,要无情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衬托人民群众和爱国主义者的高大形象。

如讲《欧洲战争发源地的形成》时,希特勒上台后,镇压人民,扩军备战,提出“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反动口号,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从而激起学生对这个罪恶累累的战争贩子的深仇大恨,激发保卫祖国的爱国热情。

2.在讲正面人物时,要尽情歌颂爱国的英雄人物,用崇高的爱国热情去激发学生。

如讲巴黎公社中《保卫公社的战斗》时,教师要有声有色地讲出巴黎公社的英雄儿女们,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法庭上、刑场上、监狱中,他们始终英勇无畏,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像公社委员诗人鲍狄埃,怀着对反动派的仇恨,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信念,写下了《国际歌》这首响彻云霄,传遍世界的壮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而言之,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运用正反对比的分析法,热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鞭笞假恶丑,培养学生形成爱憎分明的世界观,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他们为祖国更加强大繁荣而奋斗的激情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