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廖雅玲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份一年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费被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比较效果。结果:接受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率死亡率以及抢救时间等都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显著降低,同时使患者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悸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抢救时间;复发率;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1]。临床实践结果证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抢救率得到明显提高,减少抢救患者所需时间,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较大提高[2]。本次将结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一年内接收的患者,都符合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纳入96例心肌梗死患者。以数字为基础进行组别分类,观察组患者46例,26例男,20例女;年龄介于4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2.0)岁;对照组50例,男女分别为27,22例。年龄在45至82岁之间,平均(64.5±2.1)岁。所用纳入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患者均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而且排除患有其他心肺障碍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包含对患者临床症状各项指标的观察,协助医生开展院前的抢救和心电监护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措施包含院前抢救、心理护理、检测生命体征和转运护理、院内护理等。(1)在接到了患者或者家属的电话之后必须要准备好相关的物品在五分钟之内出针,到达现场之后要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开放静脉通道,让患者进行面罩吸氧。(2)在院前以及到达医院之后医护人员都需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使他们的治疗依从性提高。(3)整个救治的过程中都需要严密监控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变化情况,如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等检测,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干咳和呼吸紧促等现象。对于发生呕吐的患者要对其呕吐物及时清理,尤其是在鼻腔或者口腔中残留的呕吐物,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现象。患者用药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告知医生。(4)转运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平稳性,避免患者发生较大的颠簸,而且要尽早和医院的相关科室联系好,让这些科室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调整好手术设备等,使抢救的有效率大大提高。(5)院内护理措施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分诊,通常分诊时间需要控制在1分钟之内,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可以开放绿色通道。

1.3评判指标

本次针对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别采用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表1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后效果比较从表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等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其中观察组化智能和的复发率、死亡率以及平均抢救时间分别为6.5%;0.0%和(122.2±5.1)min;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8.0%;10.0%和(142.6±3.4)min。而且两组患者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综合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于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疾病,此种疾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病情比较危重,进展速度快,发病急,病死率高等,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学者开展的已有研究中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针对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错时可以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4]。而且近几年不少临床实践结果证实了急诊护理在临床上实际应用的良好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这种干预方式,可以为患者整个过程的治疗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样可以缩短抢救所需时间,让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5]。急诊护理路径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比如包括院前的抢救护理等,这个阶段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好医生的抢救工作,同时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而心理护理则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比如院前的积极护理需要安慰患者,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入院后护理人员更需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由于不良情绪为疾病的康复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在整个救治的过程中需要严密检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得到有效处理。

本次研究目的就是观察分析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在具体开展研究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干预。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如死亡率、抢救时间等,以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都明显更低。这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使整个护理变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可以实现第一时间做到反应,第一时间进行护理。也正是因为护理的标准化才会使护理的有效率得到提高,减少护理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的时间,使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结果中所得到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个结果,论证了急诊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当中,能够使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显著降低,同时使患者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6042-6043.

[2]宋超.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990-10991.

[3]张凤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174-176.

[4]钟丽红,林巧丽,黄庆芬.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3):3579-3581.

[5]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