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

狄绍荣

临汾市中心医院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对于糖尿病病人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选取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病人,将全部研究对象平均地划分成两个组,包含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的病人应用常规分次皮下给药,而研究组的病人应用胰岛素泵实施胰岛素的皮下给药,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在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指标、血糖恢复用时与胰岛素的给药量,并比较两组病人产生低血糖状况的比例。结果研究组病人的空腹血糖指标、低血糖的比例、血糖恢复用时与胰岛素的给药量都比常规组的病人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实施胰岛素的皮下给药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血糖指标,血糖的恢复速度更高,所需的胰岛素的给药量比常规给药明显减少,避免形成低血糖症状,作用效果优异,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胰岛素;给药;低血糖;糖尿病;血糖恢复用时

糖尿病属于因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等多个因素协同参与形成的慢性代谢性病症[1]。而该病的产生会因为机体血糖含量的异常持续性的升高而影响血管结构与功能,破坏各个器官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形成多种并发症[2]。因此,该病在治疗时需要长期地给予胰岛素对机体的血糖指标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胰岛素泵,为了分析应用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对于糖尿病病人的作用效果,本文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病人展开临床试验,详细地研究状况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选取自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病人,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确诊属于糖尿病且签订知情与同意协议书,排除存在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者以及重要器官病变者。男59例,女41例;经分型属于Ⅰ型的共有17例,属于Ⅱ型的共有83例。将全部研究对象平均地划分成两个组,包含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比例、分型与并发症状况等基本情况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其不会干扰组间比较的准确度,存在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人的护理和应用抗生素等其他干预措施都全部相同。常规组的病人应用常规分次皮下给药,在每次用餐之前大约20分钟以及睡前可实施皮下注射给药,然后定期检测病人的血糖指标并调控用量。而研究组的病人应用胰岛素泵实施胰岛素的皮下给药,连接胰岛素泵和穿刺针,然后实施埋针操作,设置基础量的24小时持续性给药与在餐前提高用量的相关指标,3餐的提高用量比例为2:1:1,然后定期检测病人的血糖指标并调控用量。

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在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指标、血糖恢复用时与胰岛素的给药量,并比较两组病人产生低血糖状况的比例。

1.3评价标准

当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低于6.2mmol/L且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含量低于8.0mmol/L时则表示患者血糖恢复,此时至开始给予之间的时长即为血糖恢复用时。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的研究数据都以统计学上的常用软件SPSS22.0处理并检验,其中血糖指标与胰岛素的给药量等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来呈现,实施t检验,其中低血糖的比例等计数资料以(%)来呈现,实施χ2检验,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空腹血糖指标、低血糖的比例、血糖恢复用时与胰岛素的给药量都比常规组的病人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病症。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该病的严重性越来越高,严重损害机体多个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免疫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会并发多种病症,治疗难度非常高[3]。因为该病机体中血糖含量的异常升高大多数是胰岛素水平缺乏形成的,所以在治疗时需给予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由于以往口服用药对于调节机体中血糖低含量方面效果不佳,所以需应用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给予药物[4]。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病人的空腹血糖指标、低血糖的比例、血糖恢复用时与胰岛素的给药量都比常规组的病人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由此可知应用胰岛素泵实施胰岛素的皮下给药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血糖指标,血糖的恢复速度更高,所需的胰岛素的给药量比常规给药明显减少,避免形成低血糖症状。胰岛素泵能够按照机体正常的胰岛素合成规律进行调控给予药物,符合机体的正常生理特性,同时联合合理的用量调整实施连续性地皮下给药,能够确保病人机体的血糖含量一直处于正常稳定的区间中,避免病情的加重与形成各类并发症,同时避免由于机体胰岛素代谢的节律性而形成低血糖[5]。常规分次给药无法准确地进行灵活的调节作用,只能通过较高用量的胰岛素作用,作用时间不足,还可能产生药效的重叠而形成低血糖,给药量也相应增加[6]。

综上所述,应用胰岛素泵实施胰岛素的皮下给药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血糖指标,血糖的恢复速度更高,所需的胰岛素的给药量比常规给药明显减少,避免形成低血糖症状,作用效果优异,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娅,万沁.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特点及其对糖尿病前期转归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4-58.

[2]王秀彩.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特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75-76

[3]王建琼,牛华,张芹等.血清腺苷脱氨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3):1786-1787.

[4]赵伟,冯晓桃,李双蕾等.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5,(2):301-304.

[5]杨秋霞,方倩.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9):135-137.

[6]李晓蕾,齐晓玲,徐礼五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3):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