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科学化,奖励制度游戏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班级管理科学化,奖励制度游戏化

杨谨

杨谨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730030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那么,几十个学生同在一个班学习,一方面不能影响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又不能无序和自由散漫,这样就必须张扬他们的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必须服从班级的统一管理。如何科学管理班级,使班级工作高效有序,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呢?根据多年实践,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量化管理”应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实施“量化管理”的同时,把握住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实施量化管理的根本,也是量化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

一、全员激励原则

激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的意思,它能使人产生自觉行为,形成一种推动力、自动力。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因此,在进行班级量化管理时要尽可能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对于一个学习差、各方面表现也较差的同学来说,在量化管理中可设立一些“发作业奖”、“做操认真奖”等细项,给这些同学增加一些加分的机会来鼓励他们。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以消极方面限制防范。

二、自主参与原则

这是指班级量化管理是由学生参与到制定计划、贯彻执行、检查监督以及总结评比当中来,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使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变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三、教育和管理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老师管理学生,是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则是老师的失职,这是常理。但管理要有度,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放手”管理并不等于“放任”管理。因此,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学生必须无条件地遵照执行,任何学生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而老师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感情管理原则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三分制度管理,七份感情管理”。那么,在实施量化管理时,不能简单地用条条框框把学生划分开来,而要体现出感情管理的四个“心”:思想上关心学生的进步,学习上细心地指导,生活上热心地照顾,遇到困难耐心地帮助。要处理好“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要“有理无情”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将情理有机地结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也就是说,在执行量化管理制度上要严明,要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以诚,体现一种“柔性”。

“量化管理”的具体操作大体是:每个同学在学期开始都拥有品德分一百分。在该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按奖励加分、惩罚扣分方式来积分,并在学期结束评优惩差。加分扣分主要从纪律、卫生、学习、其他四个方面进行,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加分项可分为:为班级赢得荣誉的,为班级着想并做出贡献的,主动帮老师做事并关心同学的,参加省、市、校各种竞赛并获奖的,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单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在思想上和学习上有明显进步的,每周全勤者,连续一周按时交作业者,卫生打扫合格者,班委、科代表、小组长在期中期末全班评审通过的,以及做其他有益于社会、学校、班级的事等项。扣分项分为损害班级荣誉的,不参加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的,损坏学校或班级公物的,不注意仪表、穿奇装异服者,破坏教室卫生的行为、值日生不尽责任的,骂人打架(包括打闹)者,欺骗老师家长、不尊敬师长的,欺侮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喊绰号的,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者,旷课、无故早退迟到者,放学后不及时回家、无故在校内外逗留者,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班委、科代表、小组长不负责任的,以及其他违反校规校纪及班级公约者等项。品德分每星期公布一次,所有被扣分者都要向全班同学做出解释,分数最高者奖励,学期结束后公布量化管理总分,总分居前十名者奖励,总分低于六十分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那么奖励和处罚的手段是什么呢?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由奖惩的实施所带来的行为强化或弱化现象就叫做“奖惩效应”。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用什么手段来奖惩学生,如何让奖惩达到最佳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如果不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有可能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单一的惩罚或单一的奖赏效果都不是很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奖惩并济。

我想出了一个“免罪金牌”的点子,将“免罪金牌”作为奖品。首先和学生商量结合班级制度量化分数,一种是常规奖励,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以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卫生等为评比内容,以班规为标准加减分,每周奖励先进小组“免罪金牌”每人一张;一种是特殊奖励,如参加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既可加分,获奖者还可获得免罪金牌一张。又如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既可给小组加分,又可获得一张。其次是免罪金牌的使用。在所有违反班级班规的情况下均可使用。如作业没完成要受罚时可使用金牌免去责罚,只在当天补完作业即可;如犯错误严重需要请家长者可使用金牌给其一次免请机会,还可以用在寒暑假免去假期作业,诸如此类。第三是免罪金牌的制作。免罪金牌由获得奖励的本人制作,加盖班主任的印章生效。学生对制作金牌兴趣浓厚,有的在上面画上表达心情的画,有的在上面写上“奉天承运,班主任诏曰:见此周内爱卿表现良好,特发免罪金牌一张,以示嘉许。钦此”等话。第四是惩罚方式上:坚持合理合法、有理有据、适度适量。向孩子讲明奖励的、惩罚的是什么,才能对孩子以后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奖励和惩罚比例宜为“罚三奖七”。

免罪金牌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游戏,大家一起秉承“公平、竞争、发展”这个游戏规则,然后大家一起遵从,在游戏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教育理念,培养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不管是有个性的还是没个性的学生,始终有机会、有希望获得奖励,改正错误,所以学生们都对加分兴趣浓厚,对金牌“垂涎三尺”。经常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能听见我的学生大喊:“加油,加分!”以前的学生来看我说:“我还留着免罪金牌没舍得用呢!”

当然,这个量化过程和“免罪金牌”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加减分比较繁琐,这个工作一定要几个细心、公正的学生来做,作为班主任也要经常监督,否则会有失偏颇,使学生感觉失望。还比如有个别学生竟然私刻了我的印章假造了免罪金牌,后来虽然及时发现了,但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也提醒我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品格上还需多努力。另外在规则上不要依个人喜好随意改变,要有长久性。

实践证明,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激励和推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断进取;反之,一个不好的集体则会使学生松散疲沓,甚至互相影响,沾染各种恶习。因此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耐心组织,精心培养一个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一个团结一致的由关心集体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我想,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始终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