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分析

1李晶 ,2康蕾 ,2冯梦玲

关键词:交通枢纽;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节点

前言: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城市中的交通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说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基本前提。但是,在当前综合交通的时代中,交通系统的功能并不能简单的将各种形式交通作用进行相加,也就是说交通体系具有较为复杂的特征,其整体的功能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配合度、协调度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建设城市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1.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功能

在城市中,交通枢纽实际就是客、货转运、集散的重要区域,所以可以将其分为客运枢纽、货运枢纽阿两种。就客运交通枢纽而言,城市中客运枢纽实则是乘客转换交通方式、集散与更换路线的重要场所,其作为城市中的关键节点之一,交通枢纽的功能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层次性。就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功能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交通枢纽的基本功能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将同一种交通方式或者不同种交通方式进行连接;(2)为特定的交通工具提供合作、协调、联运、衔接以及停靠的站点场所;(3)能够为乘客提供转移地点、交通工具目标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其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

其次,从城市交通网络的角度进行分析,交通枢纽的功能主要包括:(1)能够帮助城市的交通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的目标;(2)在城市的发展中构建更多层次的交通网络,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3)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布局适当、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城市交通运行的总体效率;(4)基于交通枢纽,各个交通方式之间能够更有效的进行配合,增强城市交通的整体化效果与水平;(5)通过交通枢纽,能够对更多的客流量进行引流,从而改善并优化城市交通的客运结构。

最后,从城市交通枢纽的延伸功能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为:(1)能够为人们的休闲购物提供便利;(2)优化交通枢纽在周边的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3)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演变进行引导,优化整体的结构[1]。

总体而言,由于城市交通枢纽属于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除了上述的外在功能之外,要想充分体现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践行以下要求: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适当的建设规模、合理枢纽限制等。同时,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本质作用,还应该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为乘客提供方便、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等、减少城市的不良干扰等,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

2.1交通节点层面

在交通节点的层面,城市交通枢纽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基本上体现在土地规划方面,特别是建设交通枢纽的周围用地,应该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最终实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目的。结合相关的研究能够发现,可达性影响土地利用率、土地价值的关键性因素,是土地与交通系统建设产生必然联系的关键纽带,也就会说土地的利用形式与分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设计人员加大重视力度。

2.1.1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分布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在交通枢纽的合理区域之内,不同土地利用形式的可达性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为了能够满足交通枢纽的建设要求,土地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其集中建设的趋势方面。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以交通枢纽为原因,距离其越近的位置,土地的可达性就越高,这一区域中应该尽可能设置办公设施、商贸设施等,主要是因为这类设置能够负担较高的租金;在距离交通枢纽稍远的位置,可以将其作为居住区,该区域的居住密度加高;在边缘的位置处,则应该布置密度相对较低的居住区。通过这样的划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建筑设施“遍地开花”的问题,同时也便于人们以并不行的方式到达交通枢纽[2]。

结合上述的内容分析,城市交通枢纽对土地的利用性质、分布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以土地的可达性为基础所形成的分布格局为基础,并结合紧凑型布局、高强度开发等共性,受不同交通枢纽类型、条件之间的差异影响,其在土地利用价值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城市的交通网络之中,城市交通枢纽是其关键节点,所以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交通枢纽的层级结构除了与交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际上也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同构的关系。就城市交通枢纽土地利用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而言,本文做出了以下分析:

(1)理论层面:城市交通枢纽如果具有较高的可达性,那么就为城市带来较高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导致地租的水平不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枢纽地区的利用性质、分布将会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之下,不同发生置换的现象,从而使得利润高、附加值大的行业,能够一直处于较为优越的区域中。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土地利用格局了的调整,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保证城市空间机构、土地利用性质不断优化,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通过利用、规划与设计新建交通枢纽周围的土地,能够深入挖掘城市的新增长点,从而保证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得到升级与优化。在当前市场中,如果忽略外在的作用,城市的空间结构依然将中心区作为核心逐渐向外层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案为:对占据优越地理位置的交通节点进行综合性质的优化,从而使其成为城镇发展的新型业态,避免发展成为“卧城”、“工业园区”的形式[3]。

(2)实证分析:依据上文的理论内容,本文以广州市地铁3号线为例对土地利用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在广州市地铁3号线中,其车站包含四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第一层为综合枢纽站,包括夏窑站、花城大道站、天河客运站、广州东站等,其周边均以高密度、高强的办公区、商贸区为主;第二层则为一级换乘站,主要站点包括客村站、岗顶站、西路站等,其周边的开发强较为适中,形成了以餐饮、娱乐、办公、商贸为主的混合型服务中心;第三层属于二级换乘站,周边则为居住、商业、办公的高密度区域;第四层为普通的集散站,其周边则主要以低密度、中密度为主的发展区。所以,在城市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利用广州市地铁3号线的可达性,对周边的区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设计,实现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目的。图2为广州市地铁3号线层次分布示意图:

2.2城市交通层面

以整合城市交通系统为切入点,能够发现交通枢纽能够“催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加速、延缓两方面:

(1)合理的布局、规模、层次以及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并优化交通设施,并增强交通网络的一体化程度,保证人们能够更加便利、高效的实现出行目的,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运转速度,并能够以此而降低社会发展过程中交易成本。例如:舒适、便捷的交通换乘节点,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外围区域与市中心之间的“时间距离”,强化市中心经济、服务的辐射度。通过这样的规划方式,能够发挥交通枢纽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积极影响,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2)如果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不能对整体的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无法充分发挥交通方式的价值,还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方向。以客运交通为例进行分析,在很多大型城市中,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方式、多骨架的公共交通,并大力提倡公共交通优先的思想战略。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的功能性、合理性,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交通,解决私家车过度使用而导致城市交通“瘫痪”的问题。但是,一旦公共交通无法提供舒适、方便、优质的服务,还会使得更多的人选择私家车的方式,从而无法发挥交通枢纽的价值,限制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

3.交通枢纽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规划设计方式

3.1交通接驳设施

在城市交通枢纽接驳设施的设计优化中,其主要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将轨道交通作为建设的核心,将常规的公交方式作为设计规划的主体,加大对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换乘设施的建设,并结合城市中客流量的平均规模规定接驳站建设规模,满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需求。

(2)不同的接驳站应该以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为主要原则。例如:在德国柏林市的LehrterBahnhof站中,其属于当前欧洲最为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包含地铁、城际铁路、高铁等交通方式,每日能够输送游客30万人次,同时列车的每日停靠率高达1100次。在LehrterBahnhof站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布局具有显著的立体化特征,并以分层的方式对交通方式进行布置,在提高换乘率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4]。

(3)为了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目的,尽可能在设计接驳站的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能够实现小汽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以及铁路之间的“无缝衔换乘”,从而缩减行人的时间成本,吸引更多人主动使用公共交通,解决私家车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交通问题。

(4)在建设交通接驳设施的过程中,需要对步行出入口进行灵活的设计,并最大程度的与周边的建筑进行结合,践行同步建设、统一规划的基本目的。对于不能实现与周边建筑协同发展的接驳设施项目,则项目的开放商应该适当的调整容积率。例如:在东京新宿站中,其地下通道就与购物中心、商场进行了结合,使得在仅仅为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设计了100余个出入口,从而实现了一体化的设计目标[5]。

3.2步行系统空间

在城市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其步行、自行车是其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主要的集散方式,所以在建设空间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步行系统空间的设计与优化,为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变提供基本条件。对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设计:

(1)对周边建筑、地面、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屋顶平台、地面广场、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基本的交通设施,构建其相互结合、协调的立体步行系统。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为行人提供无障碍、舒适、连续、安全的步行空间。

(2)在规划城市交通枢纽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铁路两侧的步行空间建设,提高其自身的连续性,在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规避铁路对于城市空间的分割问题,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强化交通节点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积极效用。

(3)对步行空间系统之中,应该设置完善的标志体系,从而对行人进行明确的引导,有利于发挥其自身的集散目的,推动城市结构的优化。

(4)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之中,步行空间系统是其中关键组成部分,在实现集散目的的同时,还应该增强设计的趣味性,增强步行空间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以此来提高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附加价值[6]。

3.3枢纽周边设计

结合上文的内容可以发现,交通枢纽周边的设计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内容:

(1)对于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轨道的周边设计,需要对不同交通进行分离,并与高级交通建立密切、便捷的联系,进一步增强该区域的可达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通过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城市快速干道之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对交通进行集散、分流,避免的不同的交通之间发生冲突,提高城市空间的合理性。

(2)在设计交通枢纽周边时,应该以密路网、小街廓为主要的思路,最大程度的完善周边交通的功能、结构。在满足主干路需求的同时,需要将交通枢纽作为核心,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支路网系统、生活性次干路系统,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强化可达性同时,为周边地区的开发提供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优化城市空间机构的本质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之中,交通枢纽对于其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加大重视力度,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以此为基础,在规划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提供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为城市空间的结构演变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在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加大对交通枢纽的重视,从而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祥,阳旭.交通枢纽的发展与思辨——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世界建筑,2018(04):28-31+116.

[2]赵坚,赵云毅.我国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制度安排——城市空间权利的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27-43.

[3]杨冬,刘勇,邹家撇,常龙,诸葛仲彦,张威.BIM技术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06):133-136.

[4]刘明皓,付远颂,关平,罗海嘉,邱继勤.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2):135-143.

[5]黎美丽,俞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客运交通枢纽布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01):319-322.

[6]胡煜,李红昌.交通枢纽等级的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05):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