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子化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简析电子化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

浦旭坚

云南省图书馆采编部,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电子化时代已经到来,公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图书馆的资料管理工作而言,同样如此,必须继续改革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创新电子化管理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图书资料的实际管理效果。本文中,笔者就阐述了电子化时代的概述,并分析了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探讨了电子化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主要特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方式

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化时代俨然已经到来,随着各项应用程序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作为图书馆而言,必须进一步提升书籍的电子化程度,才能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需求。

图书资料管理的电子化,一方面有助于读者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而且还可以迅速选择需要的书籍;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明显提高。通过这种电子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改变传统借阅方式的低效性和冗杂性。

一、关于电子化时代的概述

所谓电子化时代,就是我们常说的E时代,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下,数以万计的人们利用电脑或者其他多媒体终端完成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项事务,从而有助于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便捷度的时代。

电子化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能和互联网是电子化时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普及电子信息的重要渠道;二是电子化时代讲求效率,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要改变;三是电子化时代对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二、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各级图书馆在管理图书资料的过程中,方法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先进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具体而言,大部分图书馆都是采用实体形式来管理图书资料,而实体资料的缺点就在于体积过大,导致占用过大空间,除此之外,对于纸质图书的储存要求非常高,需要比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防虫工作和防盗工作,这种比较传统、比较落后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和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纸质图书(畅销类纸质图书除外)存在较低的使用效率,总体上形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虽然目前部分图书馆已经采取了电子化管理方式,但这种管理只是局限于信息化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电子化的作用,大多数仅仅是采用数字的形式来保存和处理了图书档案,并没有设立相关的数据库,也没有设置搜索等便捷功能,离真正的电子化管理还相差甚远。

(二)缺乏先进的图书资料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管理图书资料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意识落后的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在图书管理员的日常工作中,图书资料是重要部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收集和管理图书资料,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的基本作用。

(三)缺乏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当前大部分图书馆都存在图书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在制定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从而导致管理工作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进行,也影响了读者对图书资料的正常使用。虽然电子化时代已经到来,但是还有很多图书馆没有配备完善的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操作流程和使用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也不够及时,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整体档案业务的建设水平。

三、关于电子化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是电子化时代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之一,而这项工作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力度,只有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图书馆足够重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才能真正扩大图书资料的共享范围,并显著提升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充分避免重复购置图书资料现象的发生;二是能够对图书资料的空间限制有所打破,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对图书资料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化时代下,各大图书馆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范围,也包括信息技术水平、个人道德素质等各个方面。因为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借阅管理这一项工作,而是要用主动服务去替代过去的被动服务,用多元化服务来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服务。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方面从事着书籍管理、借阅管理等基本工作,另一方面也扮演者信息向导、信息顾问,甚至信息专家的角色,所以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也需要出色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操作更加方便,传递更加便捷

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管理,比传统管理方式的操作更加方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的增加、删除以及修改过程中,电子化管理方式更加简易,而且不会留下痕迹;二是电子化管理方式的准确性相对更高,几乎不会出现低级错误,同时对于相关书籍信息的搜索也更加便利,不仅节约了归档时间,也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信息传递方面,电子化的管理方式是对网络传输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完全摆脱时空限制来完成图书档案的搜索、传输和下载工作,同时,由于网络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第一时间将图书信息传递给读者,也可以从单个终端传递向多个终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四)保存方式更加安全,且不易丢失

电子图书资料管理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而且一方面可以保证复制内容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能完整复制次数的无限性,通过多次复制,图书资料管理者可以在不同的设备和终端来存储图书相关资料,从而避免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四、电子化时代下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必须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笔者建议,应当重点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培训和提升:

一是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尤其是对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的运用水平,一定要敢于创新,勇于改变,通过培训等方式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体系;

二是可以邀请优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来图书馆进行授课和指导,并结合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读者的广泛需求,来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更新管理方法;

(二)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

电子化时代,也应当根据时代特点来调整和完善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资料的管理以外,应当针对电子资料的整理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设计好存放管理的标准、范本、格式以及保管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专门的责任人,形成大数据库,将所有图书资料的相关内容归类归档,以便通过搜索引擎可以随时查阅。

当然,除了上述建议之外,还应当注重电子图书资料的存放环境,既要温度湿度适中,还要安装必要的抗磁场、抗雷电以及抗电击等设备,而且要多位置储存,多备份处理,保证数据储藏的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借阅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信息向导和快速传递功能,因此,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丁芹.电子化时代图书馆的文书资料管理研究[J].才智,2018,(5):223.

[2]詹玉龙.电子化时代图书馆的文书资料管理之我见经验谈[J].卷宗,2017,(4):80-80,81.

[3]王丹妮.浅谈电子化时代图书馆的文书资料管理[J].中文信息,2016,(3):28-28.

[4]孙然.电子化时代图书馆的文书资料管理[J].科技资讯,2014,(32):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