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无锡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许祝平

许祝平(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区分中心214028)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062-03

【摘要】目的分析无锡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的流行趋势,了解无锡新区肺结核在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中的发病与转归情况,为控制流动人口肺结核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无锡新区2006—2008年登记管理的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本及治疗管理卡等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比较发病和转归情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006~2008年,新区共发现肺结核病人416例,其中流动人口的肺结核发病率为40.69/10万,本地人口为24.82/10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为82%,本地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为89.16%。流动人口病人治疗中断率12.00%,本地人口为0.60%。结论与本地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肺结核发病人群年龄较轻,多为青壮年,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本地人口,而其治愈率低,治疗中断率高,使得治疗管理的难度较大。提示对于肺结核的防治,要着重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防治质量,从多方面创造有利环境。

【关键词】肺结核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5年在高新区基础上成立无锡新区。现辖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空港产业园、吴文化博览园、工业博览园、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出口加工区等若干功能园区和六个街道,行政区域2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万,外来暂住人口约35万。近年来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转变,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劳动者,并且流动频繁。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影响了无锡新区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外来人口对肺结核病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现整理、分析无锡新区2006~2008年流动人口中肺结核的发生与转归情况,分析增加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的可能因素,为制订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06~2008年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区分中心登记的肺结核病人相关登记本、病人治疗管理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肺结核专报系统内病人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的报表等。

1.2统计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资料库,再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百分比构成、x2检验等数据分析。

1.3相关定义(1)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不包括本市各区内流动的人口。(2)疑似肺结核患者:由非结核病定诊机构发现,经X线胸片诊断、痰涂片检查怀疑有肺结核的患者。(3)肺结核患者:由结核病定诊机构确诊,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

1.4病人治疗和管理无锡新区的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为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所有经传染病医院确诊的现住地址为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要求在现住乡镇或街道落实DOTS管理,病人每月去传染病医院复诊及取药。未及时复诊或取药的病人由新区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导医生进行追踪。所有涂阳病人均实行全程督导管理,涂阴病人均实行强化期督导管理,所有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按初(复)治在治疗第2、5、6、(8)月末各查痰一次。督导管理由病人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医生负责,新区疾控中心对管理工作进行常规督导。

2结果

2.1基本资料

2.1.1性别构成2006~2008年共发现现住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16例,其中男性279人(67.07%),女性137人(32.93%)。流动人口组男性病人164例,女性病人86例,性别比为2∶1;本地人口组男性病人115例,女性病人51例,性别比为2.25∶(见表1)。经卡方检验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与本地人口肺结核病人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P>0.05),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肺结核病人的性别构成无差别。

表1无锡新区2006-200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性别构成人口分类

男性(例)

女性(例)

合计(例)

发病率(1/10万)

流动人口

164

86

250

7.14

本地人口

115

51

166

5.53

合计

279

137

416

6.40

2.1.2年龄分布表2为无锡新区2006-200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龄构成。416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流动人口共250人,本地人口共166人,平均发病年龄(38.84±17.69)岁,其中流动人口病人平均发病年龄(31.49±12.39)岁,本地人口病人平均发病年龄(49.90±12.39)岁。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9,P<0.01)。流动人口的肺结核发病人群年龄要小于本地人口的肺结核发病年龄,多为35岁以下的青壮年。

表2无锡新区2006-200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龄构成人口分类

<15岁

15~35岁

36~55岁

56~75岁

>75岁

合计

平均年龄(岁)

流动人口

0

180

53

14

3

250

31.49±12.39

本地人口

1

43

57

45

20

166

49.90±12.39

合计

1

223

110

59

23

416

38.84±17.69

2.1.3职业分布表3显示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职业分布情况。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职业以民工为主,占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总数的45.20%。而本地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数的48.80%。

表3无锡新区2006-200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职业分布人口分类

干部职员

工人

家务及待业

离退人员

民工

农民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学生

其他

不详

流动人口

2

14

47

4

113

31

4

0

3

24

8

本地人口

0

13

16

12

16

81

2

1

2

18

5

合计

2

27

63

16

129

112

6

1

5

42

13

2.2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情况

2.2.1病人发现情况新区2006~2008年流动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数为250例,本地人口中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数为166例,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发病率分别为40.69/10万和24.82/10万,其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P<0.01),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率要显著高于本地人口的发病率(见表4)。

表4新区2006-2008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病情况人口类型

发病数

人口数

发病率(/10万)

流动人口

250

614394

40.69

本地人口

166

668942

24.82

合计

416

1283336

32.42

2.2.2病人治疗管理及转归无锡新区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对所有涂阳病人实行全程督导管理,对所有涂阴病人实行强化期督导管理。本地人口及流动人口病人未区分管理方式。2006-2008年全部416例病人中,涂阳病人221例,涂阴病人195例。流动人口病人中,治愈或完成疗程者205例,治愈率82.00%,本地人口病人中,治愈或完成疗程者148例,治愈率89.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见表4),流动人口病人的治愈率要低于本地人口病人的治愈率。流动人口病人中丢失及迁出30例,治疗中断率12.00%,本地人口病人中丢失及迁出1例,治疗中断率0.60%(见表5),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病人治疗中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P<0.01),流动人口病人治疗中断率高于本地病人,管理难度较大。

表52006-2008年无锡新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治疗转归情况

3讨论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肺结核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平均发病年龄31.49岁,比本地人口肺结核的平均发病年龄小了18岁左右,主要以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青壮年是流动人口劳动力中的中坚力量,又是大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对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3]。而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职业也以民工为主,流动性较大,本地人口肺结核病人的职业以农民为主,相对固定。职业也是影响肺结核发病及治疗的重要因素,民工普遍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从事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生活条件差、居住环境差、卫生环境差等,如有结核病疾患由于怕失掉工作或影响收入,患者多不及时就诊,以致病情加重[4]。

3.2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区总的肺结核发病率,使新区的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流动人口普遍经济收入条件低下,居住相对集中,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加之相对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使流动人口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3.3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治愈率低、丢失率高,原因在于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由于怕不能通过招工体检或老板知道后被辞退,初诊或定诊时用假名、假地址、假电话号码的现象很多,给病人的追踪和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流动人口的工作流动性大,生存环境恶劣,没有医疗保险,常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或者自行购药进行不规则治疗。病人得不到有效管理,很容易演变为慢性传染源,继续不断向周围人群传播,进一步加重结核病疫情,甚至可能造成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的爆发[5]。

3.4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对策

3.4.1新区管理委员会领导并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真正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6]。继续加大防治经费的投人,逐步达到肺结核病真正的免费治疗。流动人口中的肺结核病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政策上应给予倾斜,经济上应给予救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继续把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管理纳入无锡新区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的投入,为流动人口创造更有利的就医条件。

3.4.2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多部门合作,发展和巩固DOTS策略。巩固三级防痨网,充分发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结核管理员及村医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归口管理,完善各项措施。把乡村医生、社区医务人员、区疾控结防管理人员组成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针对流动人口病人流动性大、经济条件差、难以管理的特点,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加大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的投入,以随访期间免费检查、营养补助等经济激励形式鼓励流动人口按时进行复诊,从而达到提高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的目的。

3.4.3加强宣传力度。把日常性的健康教育与突击性的宣传,如“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合起来,扩大宣教的覆盖面,同时注意在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中小学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利用子女对家长的影响力进行间接宣传。结合其他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机会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对流动人口卫生知识、健康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因症就诊和自我发现的能力。加强门诊医生对初诊患者的宣教,有利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控制结核病。

参考文献

[1]DickMenzies.TuberculosisinBigCities:Theurbanfactorintuberculosis[J].TubercleandLungDisease,1996,77:16.

[2]刘剑君,张立兴,屠德华等.北京外来人口肺结核控制现捶治鯷J].中国防痨杂志,1997,19(1):113.

[3]曹纳新,欧秋明,陈倩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2-2006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8(3):319.

[4]邱星元.深圳市宝安区2001-2005年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2):70.

[5]黄起烈,陈伟,张兴树.深圳市外来人口肺结核病防治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6):360.

[6]韦金凤,姜学群,郑小丽等.中国流动人口肺结核病问题及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08,2(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