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宾斌

宾斌(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5415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指南》相关要求进行策划,对四个科室所有留置导尿管患者及拔除导尿管后48小时内患者采取床边查房、查阅在架病历及出院病历等方式进行监测。对比三个阶段尿路感染率。结果第一阶段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5.4%,;第二阶段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2.1%;第三阶段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1.8%。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感染因素,细化预防控制方法可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目标监测;留置尿管;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6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095-02

留置尿管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为医院内重要的感染的主要因素[1]。在有关报告中,75%-80%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都与留置尿管有高度相关性,为了降低我院尿路感染的发生率[2]。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对留置导尿管较多的四个科室(内1、外1、外2、外5)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内1、外1、外2、外5四个科室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监测方法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指南》相关要求进行策划。2)对四个科室所有留置导尿管患者及拔除导尿管后48小时内患者采取床边查房、查阅在架病历及出院病历等方式进行监测。3)调查方法:分阶段进行,每半年为一阶段,第一阶段是了解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第二阶段汇总统计后分析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第三阶段继续采取干预措施评价控制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利用卡方检验的检测方法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监测干预的疗效实行检测。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果统计

监测监测资料汇总、统计如下:

(一)各科感染率、发病率、插管使用率情况

表12012年6-12月感染率、发病率、插管使用率情况

注:15例感染病例留置导尿管一周内发生感染有4例,两周内发生感染有10例,三周及以上发生感染有1例。

表22013年1-6月感染率、发病率情况

注:8例感染病例留置导尿管一周内发生感染有0例,两周内发生感染有3例,三周及以上发生感染有5例。

表32013年7-12月感染率、发病率情况

注:7例感染病例留置导尿管一周内发生感染有0例,两周内发生2例,三周及以上发生感染有5例。

表42012年6-2013年12月感染率、发病率情况

注:30例感染病例留置导尿管一周内发生感染有4例,两周内发生15例,三周及以上发生感染有11例。

2.2结果分析

1.第一阶段(表1)显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5.4%,(其中内1科感染率最高20%,外2科为0,分析可能存在误诊和漏诊情况);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千日发病率为6.2%;尿道插管使用率为8.9%;平均置管日数为8.7天。经过查找监测管理和预防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感染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并认真落实后,第二阶段的感染率和千日发病率明显降低。

2.第二阶段(表2)显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2.1%,(其中内1科为5.9%,外2科为1.2%,误诊、漏诊问题解决),比上阶段降低3.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千日发病率为2.5%,比上阶段降低3.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13.4%;比上阶段增加4.5%,平均置管日数为7.8天,比上阶段减少1天,说明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明显效果。通过总结分析,为评价持续控制效果,提出进一步干预措施。第三阶段相关指标有持续降低。

3.第三阶段(表3)显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1.8%,比第一、第二阶段分别降低3.6%和0.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千日发病率为2.6%,比第一阶段阶段降低3.6%;平均置管日数为6.7天,比第二阶段又减少1天,说明持续干预措施有效。

3.讨论

(一)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是增加感染机会的主要因素,本次监测结果显示:30例感染病例中一周内发生感染4例,两周内发生感染15例,三周及以上发生感染11例,说明留置时间长感染几率高。

2.置管时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无菌观念较差,也是引发感染原因之一。第一阶段感染率、发病率高,反馈指出部分科室尿管置入及置管后无菌操作存在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后,第二阶段相关指标明显降低。

3.高龄患者是感染高发群体,监测结果30例感染病例中:30-40岁有4例,50-60岁有6例,60-70岁有7例,70岁以上有13例,显示年龄越大感染机率越高。

4.患者基础疾病与感染发生有密切相关,30例感染病例诊断脑血管疾病有14例,诊断泌尿系疾病有11例,分别占感染病例的46.67%和36.67%。脑血管疾病多昏迷或躁动,需长时间留置尿管,且尿管护理存在困难;泌尿系疾病因诊疗需多次反复插管至使发生感染机率增多。

(二)感染预防控制方法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适应症,主管医生应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留置尿管,减少感染发生机率。

2.留管时、置管后护理应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使用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置管后护理管理,避免污染和尿液反流,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3.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或家属相关卫生知识宣教,老龄患者免疫力低又需长时间留置尿管,为减少发生感染应特别注意:置管时需仔细规范操作避免损伤,置管后需认真执行尿道口清洁消毒,尿管移位时应及时观察处理。

4、对有关基础疾病患者应首先采取措施诊疗,并严格掌握插管和留置尿管时机,避免反复多次插管,减少感染机率。

参考文献

[1]续桂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0.24(7):1932-1933.

[2]张丛华,刘芳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干预[J].当代护士.2013.5(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