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有效性,让每个学生爱上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提高课堂有效性,让每个学生爱上语文

罗美娇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罗美娇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寻求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文从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很多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随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行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无效和低效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和探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深刻把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明确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师生融洽和谐高效课堂。

一直以来,人们将课堂教学效率单纯地归结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诚然,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与教学效率有直接关系,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课堂是生命的彼此敞开与走近,只有平等互动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也是教师公正的前提。当学生请教问题时,无论所问的题是难是易,都应热情地予以解答,而不能拒绝。有的教师看到学生问的题太简单,就厌烦地训斥或嘲笑。我们要多和学生换位思考,人都是有自尊的,千万不能伤害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能够及时发现,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鼓励,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都是对他们的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要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度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身临其境体会课文的情感色彩。使教师从课堂的“主演”变为“导演”,使学生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课堂上的“观众”变为“主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形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有效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就更具有积极意义。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认为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

三、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

新形势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很主动;有的学生不会自己学习,接受能力差,也就是所谓的“差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先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大增。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添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4).

[2]徐师品,徐一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

[3]陈荣建.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