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捏脊、推拿中医干预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 2

观察捏脊、推拿中医干预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肖常锋李艳红余奇

湖南省娄底市康复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应用捏脊、推拿中医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儿科接收并施予单纯西药治疗的50例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施予中医捏脊与推拿治疗的50例同疾病患儿作为B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B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0%,低于B的94.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应用中医捏脊、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示治疗效果。

【关键词】捏脊推拿;功能性;消化不良;厌食症;治疗效果

采用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半厌食症,虽能获得一定效果,但患儿体制薄弱,易引起不良反应,增加其痛苦。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中医疗法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半厌食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关注[1]。为分析中医捏脊与推拿治疗该病的效果,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儿科临床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对象进行观察,现将具体情作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儿科接收并施予单纯西药治疗的50例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施予中医捏脊与推拿治疗的50例同疾病患儿作为B组。A组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20例女性患儿;年龄范围是2岁-12岁,平均年龄是(5.0±1.2)岁;病程为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2.8±2.3)个月。B组包括29例男性患儿与21例女性患儿;年龄范围是1岁-13岁,平均年龄是(5.4±1.0)岁;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13.0±2.5)个月。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可实施下一步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A组: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剂量为0.3mg/kg?d-1,2次/d;加服多酶片,

年龄低于3岁者每次1片,年龄超过3岁者每次2片,3次/d。

B组:(1)捏脊:取患儿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螺纹面顶住其脊柱与双侧皮肤经,食指与中指前按而其他三指共同用力捏拿皮肤,然后双手交替、前移边推边捏、边提拉,由长强穴沿督脉上移到大椎穴,以此来往3次,直至第4次时,每捏3次同时向上提拿一次,持续操作3回,每回捏6次,完毕后按摩患儿背部帮助放松肌肉,同时按揉胃俞穴与脾俞穴各50次。(2)推拿:取仰卧位推拿不同穴位。首先是推脾经,术者左手握住患儿左手,同时右手拇指从患儿左拇指桡侧赤白肉际推拿,由指尖到指根共来回500次。其次是顺运内八卦,术者左手大拇指对患儿的左手中指根下离卦处进行按压,同时右手拇指以患儿的掌心为中心推运坎卦、乾卦以及离卦向兑卦约100次。最后是推四横纹,术者将患儿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拇指从食指关节横纹部沿小指横纹推约100次,同时用食指与中指对患儿的天枢穴与中脘穴进行按揉各100次,双手拇指对两边足三里各按揉约100次,上述治疗每天1次。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接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持续治疗2个疗程,呢个疗程为10d。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将疗效分作痊愈、有效、好转与无效,若治疗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且食欲与饮食量均双双恢复正常,即为痊愈;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且食欲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每日食量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4,即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好转,食欲增加、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3/4以下,即为好转;未满足以上者均为无效。

1.3.2中医证候积分评估

食量减少、面色少华、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评分标准为0分-6分,6分为重度、0分为正常。腹胀与大便不调属次症,满分为3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获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并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前者通过“[例(%)]”描述,后者以“()”表示,其中,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A组50例患儿中痊愈18例、有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0%;B组50例患儿中痊愈27例、有效20例、好转0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4.0%,B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治疗后B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临床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小儿发病后常常伴随厌食症,特别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而言,厌食症状更为显著[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并发厌食症后,病程较长,在此情况下使患儿机体营养需求无法得到保障,往往伴随典型的面瘦肌黄、纳差以及胃脘不适等典型症状,使其成长与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后机体的免疫力也会大大降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同时还会阻碍儿童的智力发育。西药治疗该疾病,常用要有多潘立酮混悬液,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吗丁啉,服药后可发挥胃肠蠕动的作用,恢复胃肠道张力功能,帮助小儿排空胃内容物,以免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多酶片的主要成包括胰酶与胃蛋白酶等,常被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纳呆、食欲不振”的范畴,常常因喂养不当、情志不舒以及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疾病,其病机以脾胃不和为主,脾胃出现异常则容易出现厌食。小儿发生厌食症的同时也会伴随消化不良与吸收异常,两者互相影响而加重疾病。捏脊与推拿是中医学中治疗消化不良半厌食症的特色疗法,其中,捏脊主要是针对患儿的背部进行,中医学中背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捏拿脊背能够调节患儿可全身的阳气,同时还能起到刺激人体脊背部经穴的效果,调节阴阳平衡而改善患儿的脏腑功能,发挥促胃肠蠕动的作用。推拿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了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以及推脾经等,推脾经可发挥清热利湿与消积化痰之效,可促进胃肠道蠕动;顺运内八卦能够缓解患儿的腹胀症状,而推四横纹则发挥健脾消积之功效,达到促消化的目的[3]。将捏脊与推拿联合治疗不仅可以调节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机体阴阳,对其脏腑功能调整,而且还能达到健脾胃、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中,B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6.0%,低于B的94.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应用捏脊、推拿治疗的效果显著,价值颇高。

参考文献:

[1]顾培杏,顾志文.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96-99.

[2]王海宽,王继红,杨良兵.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Meta分析[J].新中医,2017,49(08):162-165.

[3]郝惠秋.捏脊推拿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0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