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策略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策略和分析

夏玉蝶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61130

【摘要】作为临床一种“三高”(高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疾病,高血压是导致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而老年高血压护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如心理、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健康宣教等。其康复护理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护理;策略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严重者会致残或猝死。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论述如下。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1.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且较大血压波动。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大的血压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敏感性降低的影响所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通常表现为双峰双谷曲线,第一高峰形成于晨时8:00~9:00,然后逐渐在10:00时稳定同时缓慢下降,并于12:00~14:00时降至第一低谷,继而逐渐攀升,至15:00~19:00时形成第二高峰,患者入睡后血压于22:00后降至第二低谷。

2.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高血容量型、单纯舒张压升高类高血压老年患者则相对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患者心脏造成更大损害,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也更高。同时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舒张压增高幅度明显低于收缩压。

3.患者血压变化程度以及类型同时也与自身动脉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动脉壁硬度表现出增龄性改变,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血压收缩期的病情也表现出多样化临床特点,明显区别于普通高血压症状。

4.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较少,且较多并发症,同时终末期病情进展极快,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二、老年高血压护理策略

1.一般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2]。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悲观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使病人明白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尽可能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2.饮食护理

限制高盐饮食。当人体进食过高的钠盐,势必造成体内小钠潴留,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和肾脏的负担,引起排钠障碍,使血压上升,应指导病人每日理想的摄盐量低于5g以下。如同时有心衰、肾功能不全、心胶痛者,每日食盐应控制在1.2g以下。

戒烟、限制饮酒。尼古丁如大量吸入,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并降低药物的降压作用。如大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超过15ml或啤酒30ml或葡萄酒100ml,白酒25ml)都会导致血压上升。美国学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78g的重度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倍。为了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每日不超过50g白酒。

3..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4.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

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5.出院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做好病人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是维护健康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出院教育是实施治疗保健一体化,病人长期受益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和维护病人健康,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与入院住院同等重要,如何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是我们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结语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以遗传倾向;另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控制高血压,应当进行观念更新和战略转变,树立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念,把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加强心理护理为重点,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萍.浅谈老年高血压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1(31):56-57.

[2]赵宝平.情绪对高血压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0A):2599.

[3]张绮.老年高血压患者医院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

[4]刘彤.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