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 2

中药熏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杨立静吕立群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要熏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肛肠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中药熏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评估患者术后6h、12h、24h内两组疼痛分级情况及患者服用止痛药的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用止痛药的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耳穴埋贴压减轻肛肠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肛肠术后;术后疼痛;中药熏洗;耳穴贴压

肛肠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手术治疗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的疼痛让更多的病人恐惧,疼痛的来源是肛门感觉敏锐,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等方面但具体到每位患者身上,其疼痛的原因又不同,我们通常将术后疼痛分成以下几种,一个患者的疼痛性质属其中一种或数种。创口痛,括约肌痉挛痛,并发症痛,瘢痕痛。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的分解代谢,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休息,对患者伤口愈合及康复极为不利。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中药熏洗主要是通过中药的熏洗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从而达到缓解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等均有效。在临床工作中肛肠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5年6-7月60例患者均为在本科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①诊断标准:肛肠术后患者:,混合痔术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术后,肛裂术后②入选标准:年龄18岁以上的肛肠手术患者;同意手术治疗者(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及术后要求镇痛治疗者。③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肛门疾病者,或既往有肛门部手术史;合并恶性肿瘤者;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表达不清者;有镇痛药过敏史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0岁;对照组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5者。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中药熏洗

取100ML的柏消祛毒洗剂加入900ml的温水(水温在50-70度)放于盆中,患者将肛门伤口至于药水上方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温度适宜时。用药水在伤口处清洗,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日在换药前和大便以后进行。告知患者注意水温,防止烫伤的发生。

2.1.2耳穴贴压

取神门、肺、交感下、直肠、肛门。操作方法:患者坐位,用棉签消除耳廓污垢,常规75%酒精消毒,用探针找出穴位压痛点,把王不留行籽用约0.5cm×0.5cm的橡皮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的得气感觉,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术前指导患者按压1次,并嘱其术后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每穴按压30-50次,自觉疼痛甚时可增加按压次数,夏天留置1-3天,冬天留置3-5天。

2.2药物治疗组

术后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25mg(湖北安联药业有限公司)口服2次。

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的程度、患者服用止痛药的次数。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国际标准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法),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能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用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表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由专人对患者进行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评估。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例数。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例数。

并发症发生情况:尿潴留、水肿出现的例数。

3.2治疗结果:

4讨论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已载有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载有以药物熏洗痔瘘的方法。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和阐述,通过药物熏洗,使药物直接为肌肤吸收,分解,利用,在熏洗中可以通过热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效果,这种疗法以后此法历代习用,并逐渐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变化在耳上的反应点。《内经》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从传统的中医理论角度上说,耳与脏腑、经络系统息息相关,耳可以反映经络系统、五脏六腑的疾病,亦可经刺激耳廓反应点(耳穴)对经络系统和五脏六腑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1人体十二经络与耳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刺激耳穴能引起相应经络传感,调节脏腑功能,使其功能趋于平衡。从西医学理论上讲,耳廓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

是耳穴与内脏、肢体联系的重要途径,刺激耳廓上相应部位,可阻断神经元病理性冲动的传递,致使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2]。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按压耳穴可使微血管扩张,局部循环改善,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得以转运入血,而使局部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降低,疼痛缓解。肛肠手术,由于切口损伤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损伤血管及淋巴管,造成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局部水肿而引发疼痛。还可因术后排便、换药及炎症等刺激,在神经敏感化条件下,产生持续疼痛。中药熏洗配合耳穴贴压对肛肠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去痛片,且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几乎为零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朱江,李淳,张怡.耳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2]张延东,王惠萍,王炜.耳穴贴压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心率、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