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思考

张晖

张晖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民族中学445600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自“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提出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向体育大国、强国发展。相应的初中体育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特别是1995年实行中考体育加试以来,体育运动在中小学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与此同时体育课又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责任追究,禁锢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都会选择风险小的项目进行训练,安全隐患较大的则被排除在外,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严重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难道安全问题真的就那么可怕么?

作为一名基层的体育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如何做好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初中休育教师应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特殊性,使其意识到初中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讲解以往体育课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但应注意沟通方式,最好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意识到初中体育课的特殊性。

二、以安全为前提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体育课大都在室外开展,受到场地和器材以及天气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天气方面,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在场地方面,教师应结合场地和所学内容,正确区分哪些场地事宜开展某一体育教学活动,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在器材方面,除教授学生正确的器材使用方法外,还应检查器材本身的安全性,不符合教学使用的器材坚决报废处理;在天气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当时天气情况是否符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否则危险系数就会大大增加。

例如在雨天,就不适应开展室外休育教学,高温高热天气有可能导致学生中暑等等。此外,通常教师为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上课时会给予学生适当的休息时问,这一段时间也是安全事故高发区域,学校场地大、学生多,教师不可能顾忌全部学生的安全,基于此,最好是原地休息或圈定教师能保证学生安全的范围内自由活动。总的来讲,就是一切以学生安全为前提。

三、加大观察力度,及时处理突发事故

有时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的。为确保学生安全进行体育教学,教师首先在上课之前应询问学生是否存在伤病情况,并结合伤病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如果伤病严重,应及时告知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通知家长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出现安全事故。

此外,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由于缺乏锻炼或别的原因导致出现抽筋、关节脱位等一些情况,除做应急护理外,还应速送学校医务室进行处理,如果情况严重,应在确保其病态不扩展的前提下转至专业的医院治疗。为更好地预防出现类似的事故,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情绪不稳定、生气等情况,应与之谈心,解除其心中的焦虑或不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并不是在课堂才能进行,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从班主任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从生活的细微观察中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教会学生自我保护,降低伤害程度

在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还应是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大运动量的活动中,要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掌握活动项目的动作方法和特点,了解容易受伤的动作环节和受伤部位,掌握自我保护方法,根据需要主动组织同伴互帮互助。

五、在上体育课时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不但要做,而且应该做到内容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放矢,使与完成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关注体育训练中的弱势人群,他们当中有的是因先天带有残疾和运动天赋不够等

在训练中自信心不足,往往处于一种被动训练状态,这样就很容易受伤,因此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特别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哪怕在正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成绩,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体会成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避免和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威胁随时都存在,只有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观察力度及时处理突发事故,教会学生自我保护,降低伤害程度等,以安全为前提上好每一节课,学校体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