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杨海彬

杨海彬(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中的运用,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本文简单介绍了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重点阐述了运用策略,主要有: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性、重视角色定位、评价和反思融合等,旨在为高等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建议,为社会培育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雨课堂;参与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116-02

前言: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对教育有很大影响,令其不断创新。现在已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教学,教育部门也在有关文件中,提出要建立以数字化为背景的优质在线开放课堂,雨课堂的运用,整合了教学资源,转变了教学,是新型、备受欢迎的手段。

一、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介绍

大学教育中,使用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借助构建主义理论观念,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和现代科技融合。在手机中创建微信平台,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记录出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和教师互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讨论,让学生将以往的以学生为主变为互动性的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融合了PPT、微信、视频等多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观念有所转变,结合现代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教学目标上利用学生主体地位制定。评价过程中利用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等,并利用互联网中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脉络。

二、大学中课堂教学的现状

站在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现在大学教学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使用口述或者使用PPT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互动性不强,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加上大学每一科目课时少,学生在课堂中练习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不强,实践和理论不能很好衔接。现在虽然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但是教师缺少及时的指导和解答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对课余时间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内化吸收,学习效果不理想。

站在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分析,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期,大量的信息对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有所影响,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智能手机普及下,大学课堂中“低头族”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些力不从心,学习质量降低。

站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分析,现在课堂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但是其内容比较枯燥,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点传授,不能有效的扩展或者介绍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学生跨文化意识淡薄。教师不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为主,布置完课后作业就草草了事,不对学生课后学习进行监督,自然不能了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复习、预习的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也只针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评估内容不全面。

总的来说,教师现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和时代不相符,需要教师不断变革教学结构,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和现代科技结合,将教育变的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深入融合到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启发、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升教师专业性

雨课堂的运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很高,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式,重视科学技术的使用,此时各大高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计算机使用能力。教师在专业的培训下,利用辅助设备教学,科学指导学生,并监督其学习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策略,优化课堂。例如,教师灵活运用雨课堂,在其交流区中查看学生的留言,对思想或者学习方法偏离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引,减少无意义的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

大学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师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制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挑选其中优质课件,上传到学生学习平台,同一课程可以上传多个学习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其需求[1]。这不但可以为学生预习提供充足的资料信息,还在课堂中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活动,为构建参与式课堂奠定基础。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者产生疑问,可以直接在平台的交流按钮中发表看法。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和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然后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讲解,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尽量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无需太深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完成,内容不易太难和太多,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另外,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一些启发式素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有备课、布置预习任务、与学生沟通等,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料的整合,制作PPT,其中包括制作板书、视频、测试题、资料的连接等。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情况,将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上传到雨平台,辅助学生高效完成预习。教师利用雨课堂,跟踪学生浏览的记录,如对其学习时间、上线次数、学习难点有所掌握后,进行二次备课,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学生还可利用雨课堂中的互动聊天区,随时随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同学分享学习经验,提升自身参与性。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学习商务物流概论的时候,针对不理解的题目,可以将其上传到互动聊天区,和其他同学讨论、向教师提问,教师随时解答问题,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还增强预习效果。

(四)课堂中科学利用雨课堂

课外使用雨课堂,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中,才是雨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效果最好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和扩展,教师在设计环节就要打破传统模式,明确自己的角色,将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变为现在参与式教学,启发学生。然后教师利用雨课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流程如下:小组中分享资料-师生交流沟通-扩展知识点-在线基础知识测试-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雨课堂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点,并在线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课堂中和教师的参与,主要是了解知识重难点。教师的讲授主要是对在线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扩展,更具有意义,因此教师和学生要提升重视。另外,因为雨课堂中有多种功能,教学活动种类较多,师生互动性更强。例如其中的签到功能,教师利用互联网,随机点名,并在课程结束后,主动生成表格,教师可以随时查阅并下载;教师授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产生问题也通过雨课堂随时反馈,教师看到学生的问题后,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帮助解决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微调;重要的知识点可进行现场测试,控制答题时间,提升学生注意力,加强其对重难点的记忆,这都是以往教学不能实现的。

(五)重视角色定位

雨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课前就将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中可以提高参与程度,增加教学效率。提前经过了预习,学生可谓是有备而来,在课堂中,教师就可将多种方法融合在参与式教学中,如合作式、自主探究式、竞赛式、讨论式等,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传统大学教学时,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能逐个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雨课堂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平台中,可以开启“弹幕”的功能,学生学习到某一知识点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提问,这种形式每名学生不但都参与其中,还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节省课堂时间。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查看雨课堂平台中的缩略图,直接跳转到某一知识点页面,自主设计学习方法和进度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评价和反思融合

以往大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课后的监督环节,未能掌握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情况和思想状态,对其评价是以考试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决定的,其中成绩占评价中很大比例。雨课堂平台中,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功能,可以记录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情况,包括对每一单元课程的学习时长、效率、提问数量、作业完成数量等。教师根据雨课堂平台提供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价,还可通过全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调整。此方法教师不再将评价重点放在成绩上,而是按照学生参与情况进行,革新了评价手段,将多元化评价方法运用其中。通过教师在课后对雨课堂提供的数据进行调查,可以完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传授,提升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契合,是现代不可避免的趋势,教师要不段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充分利用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利用整合资源、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科学评价和做好课堂反思,将雨课堂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莹.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海外英语,2019(02):135-136.

[2]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式教学的几种模式[J].袁琼芳.政治课教学2002年01期

[3]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发现式教学[J].黄德灿.中学语文2006年17期

[4]数学交流:发现式教学的好方式[J].孙孝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06期

基金项目:2018年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