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

左兰英

左兰英(三都县职教中心贵州黔南558100)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帐户”,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今后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充足的内在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为其增添生命的亮色。

一、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独立生活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在初中一样,于是会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对职校生的德育教育。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二、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中职学生处于多元化文化环境当中,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部分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这些东西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使一些学生对本民族认同弱化,甚至边缘化。语文教学正是承担着教育学生传承和拓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欣赏汉赋骈文的华美,感叹唐诗宋词的丰韵,感受明清小说的魅力,更通过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人物,闻其声,听其言,见其行,感受民族精神,在耳濡目染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人文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人文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生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它能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分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1.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人文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的过分专业化使学生成为片面发展的人。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标。同时,要树立文化多元化理念和保护与加强本土文化的理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在教材中要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欣赏其他文化。这样,既能使学生形成道德判断力,又能传承民族文化、拓展文化内涵,实现“做人”和“做事”的完美统一。

2.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文以载道,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才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1)重视语言训练。语文课的训练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成段成篇的语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背思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是一个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我们可以与普通话教学一起开展训练活动。

(2)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及研究性学习。人文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需要个体自己去体会、理解与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编成短剧,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朗诵;也可以教育学生写成长日记,进行“道德长跑”。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技能目标,同时学生在实践中陶冶了情操,学会了“做人”。

(3)密切师生关系。社会要发展,先要和谐社会;要教活语文课,就要先和谐氛围。教学的鲜活之气,课堂的精彩瞬间,语文的长久魅力,来自于师生的双向互动、共同创造。只有师生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使课堂更具有人文精神。

3.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当前,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少的影响,教师要加强正面教育,学校要正常开放图书室,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读古诗读古文,读时文读名著,读传记读人生等,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

4.进行人文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书法、作文、文学鉴赏、人物评传等教学,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读书、讨论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地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人文修养的人必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人文教育形影相随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5.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对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常有同学不重视语文学习,正是因为语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因此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还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在作文教学中要注入时代活水。如联系就业、下岗的背景,题目可出《下岗,祸乎福乎》、《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独门绝招”》等,让学生认清严峻的形势,对自己也有鞭策作用。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6.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中职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影响很大。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片云牵手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呼唤另一颗心的职业。爱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没有爱心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语文老师。当一个语文老师微笑着欣赏学生的作文,倾听诗朗诵,纠正错字,悉心辅导时,怎能不感动学生也使他有一颗爱人之心呢?亲其人而信其道,语文课自然也会散发出悠远的清香来。除了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外,提高语文专业水平也很重要。文学总是和历史、哲学紧紧相连,文为心声,作者总能使我们走入他的时代,去领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当时的思潮。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将学生领入这一画卷的向导,要带领学生去感受、去判断,进而引导学生“成人”。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职学生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也必须担负起教育学生“做人”的重任,教育学生成为新时代文化转型中有知识、有修养、懂技术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9。

[2]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3]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