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斐氏反应阴性32例恙虫病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外斐氏反应阴性32例恙虫病报告

欧阳雁许文艳段亮月

欧阳雁许文艳段亮月

(云南昆钢医院;云南安宁650302)

【摘要】目的报告恙虫病患者外斐氏反应阴性现象。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外斐氏反应阴性3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外斐氏反应作为诊断恙虫病的价值有限,阴性不能排除恙虫病,结合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诊断恙虫病。

【关键词】丛林斑疹伤寒;外斐氏反应;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47-01

恙虫病是恙虫病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高热、立克次体毒血症、皮肤焦痂及溃疡、皮疹和附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东方立克次死亡后所释放的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和多脏器病变的主要因素[1]。临床工作中发现恙虫病患者的外斐反应阴性,为进一步探讨恙虫病患者的外斐氏反应的变化,现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恙虫病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8~81岁;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野外接触史,包括田间劳作、上山捡拾蘑菇、鱼塘垂钓、草地坐卧及散步等。

1.2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①所有患者均以发热(病程3-7天)为主诉就诊,体温38.2~40.2。C,伴畏寒、头痛32例(100%)、肌肉疼痛者31例(96.9%);②咳嗽、咳痰18例(56.3%);③食欲减退26例(81.3%);④心悸4例(12.5%);⑤自觉胸闷、气促16例(50%);⑥全身不适32例(100%),乏力32例(100%)。体征:①皮肤溃疡或焦痂者32例(100%),位于会阴部位11例、腘窝5例,腋窝8例、乳房下4例、腹腰部2例、肚脐2例②淋巴结肿大6例(18.5%),均为腹股沟淋巴结,直径1~2cm,有压痛,移动;③脾肿大8例(25%),为轻度肿大、质软,轻压痛;④心房颤动4例(12.5%)

1.3辅助检查①外斐实验阴性32例(100%)②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减少4例、在正常范围内26例;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2例、减少30例,其中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者30例(93.8%);③血小板计数减少22例(68.8%,其中2例小于30*109/L)、正常10例;④血红蛋白减少4例(小于100*109/L,升高4例;⑤尿蛋白阳性者6例,尿隐血阳性4例;⑥肝功能异常20例(62.5%,以ALT、AST升高为主);⑦肾功能异常2例,主要表现为BUN或血肌酐的轻度升高;⑦胸部X线摄片异常22例(68.8%,CT示肺部斑片状模糊22例,合并胸腔积液12例),心房颤动4例,降钙素原升高22例(68.8%,大于0.5ng/ml),C反应蛋白升高20例(62.5%,大于20ng/ml),低钾6例(小于3mmol/L),纤维蛋白原降低2例。

1.4诊断标准参照中国CDC颁布的恙虫病诊断标准:流行季节发病、有野外活动史、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焦痂或溃疡、外斐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多西环素治疗24h热退。本组研究对象根据流行季节发病、有野外活动史、发热、特征性焦痂或溃疡做出的临床诊断。

1.5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32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异常率进行分析,以确定外斐实验是否为恙虫病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

1.6治疗与转归入院后一旦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立即给予多西环素0.2口服,每天1次;或联用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体温24-72小时降至正常,其中2例体温不降,考虑重症恙虫病,给予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甲强龙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讨论

恙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复杂多样,从轻微的发热性疾病到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可致死亡。外斐反应最早可于第4病日出现阳性,病程第一周末约30%阳性,第2周末阳性率约为75%,第三周阳性率可达90%左右[1]。而我院诊断为恙虫病32例均有焦痂,焦痂为该病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外斐反应阴性,可能与患者检测时间处于起病早期有一定关系,由于经济原因未动态监测所致。外斐反应最大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但由于此方法是运用恙虫病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K的共同抗原成分而建立起来的非特异血清学诊断方法,因此可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某些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变形杆菌OXK之间有相同抗原成份,也会影响它的特异性,OXK抗体的检测来诊断恙虫病可能错失治疗时机,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外斐反应应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作为恙虫病的早期诊断依据明显存在不足。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重的,尤其对有明确的流行病史和特异性焦痂、溃疡,即使外-斐氏反应为阴性,也应尽早使用诊断性治疗,观察治疗反应,治疗3天无效,方可排除恙虫病的可能。本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均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考虑为立克次体血症所致。构成比排在第2位的是嗜酸粒细胞减少,高达94.4%,嗜酸粒细胞减少在恙虫病患者中较为普遍,应作为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之一。在有恙虫病流行的地区,将嗜酸粒细胞减少与发热、皮肤焦痂或溃疡等结合起来,将会提高恙虫病的早期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恙虫病引起肾损害少见,其病理机制可能是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对肾脏引起的炎性改变或变态反应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生成障碍、破坏和消耗增多、分布异常,恙虫病由于病原体死亡释放出的毒素对血小板生成障碍、破坏和消耗增多、分布异常三者都有影响使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当被立克次体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立克次体由伤处直接或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随后引起皮肤、肝脏、大脑、肾和肺等器官的血管损伤,引起全身器官病变,本组病例出现了皮肤、肝脏、肾、肺、心脏的损害[2]。本组病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62.5%,考虑立克次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致造成肝细胞、肝窦、及其周围炎性病变,最终导致肝中央坏死、间质性肝炎、肝窦出血及肝组织溶解所致。外斐反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而间接免疫荧光法虽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是我国恙虫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受限条件多,并未广泛开展[3],这是我院的短板。如果高度怀疑恙虫病感染病例,虽然外斐反应阴性,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可尝试使用多西环素,不能一位纠结于外斐氏反应,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动态监测给予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0-144.

[2]杨丽,毕振旺,赵仲堂等.恙虫病诊断技术及其新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2):124-128

[3]李素华,乌丰莲,董敏,邱仁玉.63例外周血抗O-外斐反应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第13卷增刊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