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在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杨大尉

杨大尉内蒙古乌海市一中016000

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寄情山水的文学犹如璀璨群星。这些文学名句时常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时段的月相等等。凡此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运用学生熟知的文学语言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起来,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一、海陆位置、东西部的水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密密地斜织着……”中“寻常”二字可领悟春暖花开,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润如酥”中的一个“酥”字形象地写出了中部地区“春雨贵如油”的气候特征。尽管如此,但春天毕竟还是来了,下起了霏霏小雨,才催生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颔联。“春风不度”且不说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及得不到朝廷的关爱,单就说是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二、南北纬度地域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用《在希望的田野上》里简洁明了的“北疆哟播种,南国啊在打场”两句歌词,更能说明在热量分布上受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从而产生农业地域差异。南方地区水热配合状况比较好,是以水田为主,北方则反之。

三、河流流域的水文特征差异

如,早春时节,南方地区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育,已初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山之朗润、水之清秀的“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迤逦风光,而北方还不缺为”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雕玉砌的粉妆世界,说明南北地域的热量差异导致了不同流域在同一季节水文特征的差异。

四、在降水和气温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貌特征的区域差异的表现

如:《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南岭以南及云贵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风化侵蚀作用强烈,显得支离破碎;《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借助北方山体的巍峨挺拔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直抒胸臆;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也同样说明了地处内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七言绝句《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清草池塘处处蛙”、《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等,则反映了东部季风气候区江南水乡雨中美景的地貌特征。

五、在气候、水文、土壤、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被也存在水平和垂直地域的差异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从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景观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地域差异特征,从而可总结不同地带性经济活动和由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点出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一望无垠景象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明确了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运用类比的方法深化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勃在《藤王阁序》里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的动态美,加上“秋水共长天一色”,使人感到天的蔚蓝和水的清澈,二者混为一体,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沁园春·长沙》:“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样写出了秋水澄清、秋江碧波,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浓墨山水画,与当代工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荡气回肠的文学名句为地理教学所用,把地理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赋予地理知识一定的文学色彩,将枯燥的区域地理情景化,不仅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审美素养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