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黄磊卓志(通讯作者)

黄磊卓志(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临床上的早期识别、护理,以降低新生儿的手术机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2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识别、护理的效果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20例新生儿内科保守治疗治愈,4例手术,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早期识别病情,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275-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新生儿阶段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获得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的因素,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死率可高达10%~50%,临床表现主要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1]。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通过早期观察及积极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其中男17例,女9例,早产儿21例(<32周14例),足月儿5例,出生有窒息者5例,诊断为败血症者1例。

2.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肠道缺氧、感染及不合理的喂养[1]。因此针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腹胀和肠鸣音变化,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和血便等表现时,应立即拍摄腹部X线片和大便潜血试验,积极进行应对处理。

2.1病情观察及早期识别

2.1.1一般病情观察: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病例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2]。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翻,注意是否有烦躁不安、心率减慢、呼吸暂停等到现象。

2.1.2腹胀的观察:NEC的临床表现首发及典型的症状为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可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3]。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因此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每天定时测量患儿的腹围,并详细记录。

2.1.3大便性状的观察:NEC的患儿大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有些病例可无腹泻和肉眼血便,仅有大便隐血阳性[4]。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性状、量、次数及粘稠度等。

2.1.4呕吐物的观察:患儿常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需要密切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是否是黄绿色、鲜红色及咖啡样色;观察呕吐物量的多少,及时送检标本,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以便给予相应的处置。

3.护理

3.1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患儿专用病室需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房间定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鲜洁。各种用物需固定和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时注意严格手卫生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2禁食

如果新生儿出现胃潴留、腹胀等症状,应马上对患儿禁食,根据病情发展控制禁食的时间,一般为5~14d:症状轻者可禁食5~6d;症状重者则需禁食8~16d或者更长时间[5]。如果患儿大便潜血转阴,呕吐等症状消失,可恢复患儿的饮食。首先先喂患儿温开水,然后在再试2次3~5ml的5%GS,如果患儿未出现腹胀、呕吐则改用母乳或1︰1稀释配方奶,喂量每次控制在3~5ml,且切忌用高渗乳汁。本组病例中有3例在开奶后又出现腹胀,再次禁食3~6天后恢复喂养。

3.3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内科治疗NEC的重要方法,胃肠减压的效果好坏可以直接影响该患儿疾病的预后。因此,对于诊断为NEC患儿,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调节适宜的压力,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不畅时,可从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管路。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

3.4静脉营养

由于NEC患儿禁食时间较长,需通过静脉输送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液成分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发育需要进行配置,并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顺序,另外可加入抗生素,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浓度,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7]。本组病例中有17例采用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4小时匀速输注营养液。3.5基础护理

此类患儿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需加强基础护理。患儿的被服需较柔软,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儿的颈部、腋窝、会阴,在大便后要及时清洗其臀部并涂抹酸软膏,预防红臀。患儿需因禁食因而会出现口唇干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以此来防止滋生口腔细菌。

3.6做好家属沟通解释

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晚期NEC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家长易产生焦虑及失去耐心,要主动与家属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时向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护理问题及患儿恢复近况,讲解成功治疗和护理的案例,以增强家属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4.结果

本组26例患儿中,20例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4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

5.小结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急危重症,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本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程度越高[4]。在抢救和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时,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患儿会哭闹不安,护士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怀,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勤换尿片,并对患儿适当的抚摸,安抚患儿,必要时使用安慰奶嘴缓解患儿紧张感。对患儿细致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7-478

[2]许笑南,何少茹,郑曼利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期危险因素差异分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483-1486.

[3]秦乐,王志琴.14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3(2下旬刊):67.

[4]卢晓燕,谭玮.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影响因素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13,48(7):610-612.

[5]陆妹,朱小瑜,刘登礼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382-385.

[6]杨洋,吴海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38-39.

[7]王雪莲,陈超.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13,51(5):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