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互助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组内互助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于军

于军济南市长清区第三中学250308

一、“组内互助式教学”的含义及作用

“组内互助式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并作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互助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据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它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而且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达到了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全面进步的效果。

二、“组内互助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合作交流的规则不够明确。笔者多次听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于是马上就出现了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学生的肢体动了起来,思维却没有真正动起来。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更有甚者根本就是心不在焉;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有的学生根本不去思考,或懒于思考,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自然,学习任务根本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全面提高”。

2.合作的时机把握不够恰当。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在教学内容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其结果往往是由于时机运用得不够恰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便不知该如何操作。有的老师在采用“组内互助”教学时,预先布置好问题,课前让学生分组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一些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老师只是站在旁边观看,不能给予及时、适当的点拨,没有有效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4.缺乏更为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代表发言时总是说“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是……”。其实这不是代表本组的意见,而是代表了个人的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很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发言方式的不恰当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

(1)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2)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三、“组内互助式教学”在实际运用中的对策

“组内互助”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还处在探索、实践和丰富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让组内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改变原有的那种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建立与新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把他们看作是有待开发的玉石,深挖他们的潜能,精心去雕琢他们,促使他们大放异彩。再者,要真正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要牵着学生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2.教师要增强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过去那种“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打破,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进而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1)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明确各自分工。(2)要精心设计,把握好合作时机。(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5)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发挥好主导作用(6)要努力创设多姿多彩的活动。

3.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各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和参与程度的不同,对小组的贡献也往往不同,因此得到的评价自然也不相同。对此,我们可设计不同的奖励形式对优秀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表扬。比如,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配合默契奖”、“最佳集体智慧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得好的小组的奖励,设立“最佳个人奖”、“最具智慧奖”、“最佳表现奖”、“最佳能力奖”作为对小组中优秀个人的奖励。若有可能,再加以小小的物质奖励,其效果会最好,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和参与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教育这一片园地永远开满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