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学习

王成云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学习

王成云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周庄中学江苏江阴214423)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究才会主动,才会在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

关键词:新颖空间实践竞争可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1-0042-02

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物理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这就必然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景也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新学习。

1创设问题情景的新颖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学习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物理知识、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究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杠杆之前,对力的知识、力的平衡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然而,当教师根据阿基米德公元前200多年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话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几乎目瞪口呆,惊呼:“阿基米德何来如此大的力气?简直是痴人说梦!”。学生已有知识显然不能准确地解释这种说法,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对杠杆进行学习。此时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对杠杆的了解已经迫不及待。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又如:在讲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问学生:“我敢用开水洗脸,你信吗?”

2创设问题情景的空间性,使学生敢于探究学习

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提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学习。

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讨论:“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究竟是否需要力来维持?观察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应怎样安排实验,怎样控制小车的速度相同?”,然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写出实验报告,最后再由学生、教师共同归纳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越慢。”随之引导学生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

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可促使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联想,自觉地尽可能多的寻求问题答案和解题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物理。

3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践性,使学生善于探究学习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要的材料,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认知建构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设置动手操作的情景,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的对象。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新知的思维材料,设置“动”景,是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的多种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数学: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实践活动,使其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对老师提出的有关浮沉子的问题,学生由于好奇,回去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浮沉子,结果发现,浮沉子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下沉、上浮。有的说受大瓶内气体多少的影响,有的说受小瓶内封闭气体的多少影响,有的说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并且还拿来亲自给大家演示、解释和分析。更有甚者,发现下沉、上浮都有其严格的条件,有的还提出数学假设进行推证,其中有个学生不但发现有的浮沉子超过某一深度不再上浮,而且还推出了临界深度的表达式,并用图象描述了小瓶受合力与下降深度的关系;有的还提出了其它一些类似浮沉子的生活现象……

这种通过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通过设疑→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的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探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充分训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善于自主创新学习。

4创设问题情景的竞争性,使学生勤于创新学习

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竞争性,从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小组与小组间;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或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质疑,也可以对练习完成的质量、速度或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情景创设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

例如在《电学实验》一节中笔者把学生分成6个合作小组,好、中、差搭配。课前在实验桌上放了电池盒、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三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先小组讨论他们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哪些电学实验,然后小组讨论决定要选做哪些实验。接着安排10分钟的物理实验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开关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要断开;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前为什么要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从学生的小组讨论找出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和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两个实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这一竞争性情景的设置,再次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之中,学生再次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不仅品尝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创设问题情景的可延性,使学生精于创新学习

当一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高高兴兴地、不带一点遗憾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这节课确实解决了问题,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这是理想中的教育吗?对于当今的创新教育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每节课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提供一点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课前、课后,至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先提出影响因素是什么?在设计检验方式后,进行实验检验,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最后得出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结论。老师再联系实际,让学生回家做一做——怎样使衣服干得更快?为什么人们在冬天被冻得蜷缩起来?而在夏天热得张开双臂?这样,就把探究延伸到生活中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潜能,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引导、去开发,为学生创建“探究学习”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究才会主动,才会在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探讨.

[2]中学物理.2005;12.

[3]吴剑平.创设适宜创造力训练的物理问题情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15(3):67-71.

[4]《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5]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