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8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8例分析

逄丽红梁立云

逄丽红梁立云(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瓦房店116300)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39-02

【摘要】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2小时,第1天,希罗达1250mg/m2饭后半小时口服,第1-14天,21天为1周期,化疗至少2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CR0例,PR18例,SD15例,PD5例,总有效率47.3%(18/38),疾病控制率86.8%(33/38),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不振、腹泻、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毒性、血液毒性等,多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用药方便,疗效肯定,毒副反应低,耐受性良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晚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大多数结直肠癌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根治,但其中50%患者在术后5年内仍无法避免复发转移[1],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已上升到第4位,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对于晚期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是主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CAPEOX)为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新的选择,我们对3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CAPEOX方案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2-73岁,中位年龄52岁,初治12例,复治26例,直肠癌18例,结肠癌2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诊断,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14例,患者KPS≥60分,心肝肾功能正常,均有可测量的病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治疗方法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2小时,第1天,希罗达1250mg/m2饭后半小时口服,第1-14天,21天为1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患者拒绝使用。每例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每2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评价标准按WHO标准评定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总生存期(OS):从开始治疗至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疾病进展时间(TTP):开始治疗至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时间。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2],分为Ⅰ-Ⅳ度。手足综合征分级采用以下标准:Ⅰ度:麻木、针刺感、感觉异常;Ⅱ度:疼痛、红斑和(或)肿胀;Ⅲ度:脱屑、水泡、溃疡、疼痛严重;Ⅳ度:脱皮、脱指甲、疼痛剧烈。

2结果

2.1疗效评价38例中CR0例,SD18例,SD15例,PD5例,总有效率47.3%(18/38),疾病控制率86.8%(33/38),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1个月。

2.2毒副反应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恶性呕吐、腹泻等,末梢神经毒性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对冷刺激敏感,停药后多可恢复。全组无治疗相关的过敏和死亡。

3讨论

结直肠癌80-90%为分化型腺癌,增殖缓慢,对化疗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是晚期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的化疗十分棘手。但随着新一代细胞毒性药物的问世,晚期结直肠癌近期有效率及生存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希罗达是一种口服化疗药物,是一种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口服后能完整的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肝脏被羧基脂酶转化为无活性的中间体5‘-DFCR,接着在肝脏和肿瘤组织胞苷脱氨酶的作用下,产生最终中间体5‘-DFUR,最后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催化,转化为5-FU,由于正常组织中TP含量很低,故希罗达对正常组织损害轻微。胸苷磷酸化酶的特征是希罗达作为5-FU的替代及其在联合化疗中提供最佳作用的临床基础。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希罗达对结直肠癌癌单药有效率为25.7%,而5-FU对结直肠癌单药有效率为16.7%。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与顺铂作用位点一致,主要是铂原子与DNA链形成交联,阻断DNA的复制和转录。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本组研究有效率47.3%,MST12个月,TTP8.1个月,与国内报道相近,该方案毒副反应主要为末梢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炎。毒副反应大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能耐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毒副反应低,患者依从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昱,姚阳.大肠癌[M].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16-329.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9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