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风险投资的环境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杭州发展风险投资的环境探讨

杨娟

摘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风险投资环境由六大要素构成,即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金融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科技人才环境。对杭州市发展风险投资的环境要素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杭州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关键词:杭州;风险投资;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100-02

收稿日期:2009-02-2

基金项目:2008年度杭州市科技局专项课题(20080534M11);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C08GL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娟(1969-),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风险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影响风险投资者在该国或该地区进行风险投资活动的综合条件,具体由六大要素构成,即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金融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科技人才环境。其中,地理环境是影响风险投资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政策环境为风险投资提供激励机制;经济发展环境为风险投资提供物质基础;金融环境为风险资本和风险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科技人才环境是风险投资的创新思想的智力资源;人文自然环境则营造了一种氛围,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当前,杭州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天堂硅谷”,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杭州优势,面向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众多国家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对推动企业成长、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有着重要作用。发展风险投资,对于促进杭州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跨越,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杭州发展风险投资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一一探讨。

一、地理环境

优越的地理环境对于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降低物流成本,在更大范围内聚集生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成为风险投资者投资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全国公路主枢纽城市、内河枢纽城市、八大航空港之一,已成为中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从经济区位看,杭州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亚太经济圈”,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可以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多种优越的便利条件,该地区正成为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区域,而杭州则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位置。

二、政策环境

发达国家成熟的风险投资经验证明,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中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推进动力,主要表现在适时出台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和条例,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出台能吸引大量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杭州市政府对风险投资支持度高,导向性强。在发展风险投资行业的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是成立中国创业投资协作网(2002),吸引国内外投资公司来杭开展投资业务。几年来,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为项目拥有者和投资者提供对接信息,促进投资者联合投资,分散风险,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也促进风险投资内在机制的形成。二是成立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2008),并开通全国服务热线1010—1010。这是一个由政府指导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平台,它把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银行、担保机构、会计及律师事务所等资源融为一体,向投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所需服务,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效对接,为杭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三、经济发展环境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包括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完善程度、物价水平和经济的稳定状况等。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风险投资的物质基础。杭州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一是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杭州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着眼于制度创新,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市场机制发育较快,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要素配置条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较大,大多数企业初步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个体私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与市场经济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基本确立,市场主体的进入门槛较低,企业环境相对宽松;二是拥有优秀的中小企业群体。根据《2006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就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而言,不论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和平均利润,杭州在全省均高居榜首。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前100家企业中,浙江企业就占到了22家,而杭州上市企业的后备资源总数则占到了浙江企业的30%以上。这些优秀的中小企业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来源;三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GDP总量达478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92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476.59亿元。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968.86亿元、销售产值为10802.6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9332.17亿元和9165.97亿元。

四、人文自然环境

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杭州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表现为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体现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精致和谐”的实践要求是诚信、勤奋、有为、实效,拒斥欺诈、懒惰、无为、虚假。“大气开放”的实践要求是创新、开放、学习、进取,拒斥保守、封闭、自满、停滞。杭州的人文精神与现代发展理念是一致的。“精致和谐”代表了现代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大气开放”更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杭州能为风险创业投资提供先进的人文环境支持。

从自然景观看,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西湖、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的山水,钱塘江的大潮,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市区群山环绕,江河纵横,绿树成荫,以和谐优美的西湖和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享誉海内外。

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营造了杭州优越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集中打造“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促成“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有机统一,成为一座集休闲、文化、创业、创新为一体的城市,为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五、金融环境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融资制度,其资金的筹集和融通是风险投资家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投资地的金融环境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7)》中,杭州市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排名居首。杭州属于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表现在金融体系比较完善,形成了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存,门类齐全、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15家,占浙江省全省总数近六成,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最为齐全、金融业务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01年,杭州就成为国内首个所有内资大型商业银行齐聚的省会城市。

六、科技人才环境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高专业化的产业,尤为强调人才资本的能动作用与创造作用。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它能提供大量风险投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要求有一个让人才充分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以及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总体来说,杭州具有较好的科技人才环境。一是宽松的人才政策。近几年来市委和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杭州已逐渐成为国内人才以及海外留学人才向往的城市,杭州高新开发区已经成为杭州吸引人才的热土,仅2008年第1—3季度,杭州高新区就引进人才10607人,其中高级人才973人,留学人员42人;杭州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机制灵活,有利于各类人才作用的发挥;杭州在国内同类城市较早实行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引进人才的政策较为宽松。二是雄厚的高教人才资源。截至2008年末,杭州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约40.96万人,集中了全省约40%的高等教育资源。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著名高校和滨江、下沙、小和山、浙大紫金港等高教园区建设,加快了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与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人才优势。三是科技实力雄厚。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8549件,专利授权量983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9.6%和29.8%。年末经认定为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占全省的60.4%;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473家,其中省级163家;企业技术中心393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05家。年内新增25个中国驰名商标,累计已达76个。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推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实行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J].中国科技产业,2006,(5).

[2]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武巧珍.高技术企业成长与风险投资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6).

[4]靳景玉.京、沪、深风险投资环境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6,(5).

[5]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世界500强投资中国各城市情况专项调查”课题组.上海、南京、杭州外商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

会科学,2003,(3).

(责任编辑:邢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