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对“骨蚀”病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李东垣对“骨蚀”病的研究

唐浩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骨蚀”病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容易得的一种骨骼疾病,此疾病不仅给人们带来病痛,使人们饱受病痛的折磨,也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利,例如腿脚不便等。目前学界认为,“骨蚀”病,骨质疏松形成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肾虚,所以以不慎滋肾为治疗的总原则,以补肾添精为主要的用药认识。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脾胃论的集大成者。李东恒在其著作《脾胃论》中对于“骨蚀”病的病理以及治疗的办法有详细的记载。

【关键词】李东垣;骨蚀病;脾虚为本;治则治法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91-02

1.引言

“骨蚀”病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容易得的一种骨骼疾病,此疾病不仅给人们带来病痛,使人们饱受病痛的折磨,也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利,例如腿脚不便等。目前学界认为,“骨蚀”病,骨质疏松形成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肾虚,所以以不慎滋肾为治疗的总原则,以补肾添精为主要的用药认识。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脾胃论的集大成者。李东恒在其著作《脾胃论》中对于“骨蚀”病的病理以及治疗的办法有详细的记载。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所以探讨其对“骨蚀”病的研究有利于现代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的医疗发展。

2.何为骨质疏松(骨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人群最为常见的,多发的疾病,特点是骨骼数量减少,骨组织退化等等,还常常因此导致骨头的坚固性降低,容易产生折断或损伤,由于骨头的脆弱性增高,这也就提高了骨骼疾病带来的骨折甚至瘫痪的危险。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身体短缩,易发骨折等。同时,老年人易发骨折的部位多在于腰部或者髋部,这样一来,如果发生骨折后,老年人将会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对于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可估计的伤害。

“骨蚀”病在李东垣的理论里认为,“骨蚀”的病机在于骨骼。李东垣在其著作《脾胃论》里提到,由于脾胃的虚弱,使得脾胃中所谓的“阳气”无法得到发散。因此五脏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骨骼也因此而受到损伤,产生所谓的“骨蚀”病。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还提出,“骨蚀”病的病机与现代所谓的骨质疏松症的病症完全一致。另外,从“骨蚀”的字面意思来看,表明骨质被连续性地侵蚀,减少等发病的过程,也与骨质疏松的病症完全类似。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骨蚀”病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相类似的病症,所以我们研究李东垣对“骨蚀”病的研究,有利于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3.李东垣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脾胃论》,《内外伤惑论》等。是“骨蚀”病的集大成者。其对于骨蚀病的研究颇为深入。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主张脾胃对于人体健康运转的重要作用,又因脾胃属中央土,故被称作“补土派”。

4.李东垣的“骨蚀”治则治法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骨蚀”是“阴气重叠、盛阴阳虚之症”。既然“骨蚀”病是骨骼中缺乏“阳气”。那么相对应的治疗之法就是给我们的骨骼中注入或者补充所谓的“阳气”。其实“阳气”即我们所说的,气血。“骨蚀”病就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所以最为直接的,能够起到治则治法的作用的疗法,就是补气血。而李东垣也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提到了关于治则治法的疗法,就是“汗之”。即使用辛辣的药材熬煮,给患者服用,使人发汗逼出患者身体中郁结的寒气。达到滋补脾胃的作用。

5.“汗之”法的现代科学依据

李东垣的发汗药中有葛根、升麻和淡豆豉等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李东垣的发汗药中所使用的药材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症状。李东垣对于在治疗内虚脾胃的病症时,主张以脾虚为本,这个益气升阳之法与当今流行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以幸甘之药滋胃”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证明了李东垣的“汗之”法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6.中西医的区别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主张以人为本,希望通过药物的辅助,使得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自身的新城代谢从而排除有害物质或者病原,中医在治疗的时候也主张在不改变人本身身体的细胞结构同时,能够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如此而得出的疗法,虽然成效缓慢,药程周期长,但是却很少有副作用。且中医的药物性质温和,多是由生物为入药,从综合层面来进行治疗。中医治疗由于见效时间较长,疗程长于西医,所以一般用于慢性疾病或者差异化疾病的治疗。

西医与中医不同在于,西医大多采取以非生物入药。西医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药物大多是分子级、原子级、甚至是量子级的物质。西药的特点在于其体积微小,容易被人体中的细胞所吸收,见效快。西医的治疗方法类似于对症下药,即找准病发的原因,针对性地找出抗原等。而不似中医,是全面地调养身体从而使身体自身得以恢复。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西药的副作用大于中药,虽然西药的见效快。但是其副作用有时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7.结语

随着近年来化学药品开发的日趋艰难,以及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困难,药害问题的不断发现,国际上对于中医表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某些疑难杂症上中药对于该症状的治疗明显效果优于西药,许多人开始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或是单纯中药,或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疑难杂症或是改进治疗方法使之效果更加显著,骨质疏松更在其行列,通过研究李东垣的著作,相信它能够为现代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思路找出其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共通点或思路上的不同切入点,为临床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新祥,张允岭,吴坚,千叶大成,山田和彦,石见佳子.葛根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密度和骨组织构造的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05).

[2]董尚朴.李杲脾胃论病机论点对《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挥[J].时珍国医国药,2007(04).

[3]林坚涛,吴铁,于琼,郭震,陈广斌.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致骨质疏松小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06).

[4]徐峰,龚丽红,高长玉.单味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述[J].中医药学报,2006(04).

[5]毛俊琴,李铁军,黄晓瑾.中药淡豆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02).

[6]王新祥,张允岭,王少杰.(2009).骨质疏松症与李东垣“骨蚀”病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32(07),4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