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不完全性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潘妍竹

潘妍竹(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07)

【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220-02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探讨此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36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34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治方法。结果对两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具有相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此症。

【关键词】川崎病不完全性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川崎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症,自1961年由日本人川崎富做首次报道后,至今病因及免疫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川崎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指标,而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缺乏金标准,给临床早期诊断造成困难。

现对我科于2006-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不完全川崎病进行临床总结,同时与34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临床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不完全性川崎病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个月1例,2个月~6个月16例,6个月~1岁14例,1岁~2岁5例;典型川崎病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个月0例,2个月~6个月13例,6个月~1岁14例,1岁~2岁7例。

1.2临床表现不完全性川崎病组:36例均有发热大于5天。其中有眼结合膜充血:23例,有口唇充血、皲裂:20例,有多形性皮疹:2例,荨麻疹嫩样皮疹:3例,有肛周皮肤脱屑:3例,指端脱皮:4例,有淋巴结肿大:2例。典型川崎病组34例均有发热大于5天。其中有眼结合膜充血:26例,有口唇充血、发红:28例,有多形性皮疹:20例,有手足硬性水肿或肛周皮肤或皮肤靴状脱屑:15例,有淋巴结肿大:25例。

1.3实验室检查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有血小板升高:29例,C反应蛋白及/或血沉升高:27例,轻度贫血:16例,心肌酶升高:14例,肝酶升高:10例,心脏彩超轻度冠状动脉扩张:12例。二尖瓣三尖瓣反流:16例。典型川崎病组:有血小板升高:26例,C反应蛋白及/或血沉升高:29例,轻度贫血:14例,心肌酶升高:8例,肝酶升高:14例,心脏彩超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扩张:16例。

1.4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发热≥5天,并具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5项中4项或以上:(1)双侧眼球结膜充血。(2)口唇口腔改变。(3)多形性皮疹。(4)四肢末端改变。(5)颈淋巴结肿大。不完全性川崎病组诊断依据是与典型川崎病比较而言,指不足川崎病5项中的4项,也就是未达到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不全但已除外其他疾病的病例。

1.5治疗两组病例均建议采用丙种球蛋白2g/kg,分1-2天使用,合并使用激素3-5天各18例,阿司匹林采用30~50mg/kg·d。分3-4次使用,热退后3天以上,化验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指标恢复后减量至3~5mg/kg·d。

2疗效观察

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按川崎病用药治疗后1天退热:8例,2天后退热:22例,3天后退热:6例,12例冠状动脉扩张者,1月后复查转正常者:4例,3月后复查转正常者:8例。典型川崎病组:治疗后1天退热:9例,2天后退热:14例,3天后退热:11例,16例冠状动脉扩张者,1月后复查转正常者:11例,3月后复查转正常者:5例。

3冠状动脉损害

典型川崎病患儿共有冠脉损害16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共有冠脉损害12例。两组病变发生率进行x2检验,x2=1.3725,P>0.05,差异无显著性。

4讨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临床表现多以发热为主,临床特征少于典型川崎病,目前多项有关不完全性川崎病的研究表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虽比典型川崎病少,但其实验室诊断指标却与典型川崎病表现一致,最重要的是全身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如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及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川崎病急性期脑利钠肽多明显升高,检测脑利钠肽有利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可先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阿司匹林。

本组资料显示典型与不典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川崎病非特异性的临床特点及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给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对不典型川崎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

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因临床不典型最易致误诊。(1)无菌性脓尿误诊为肾盂肾炎。(2)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多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单侧淋巴结肿大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或继发性皮疹误诊为对抗生素过敏。(4)较大儿童有皮疹,杨梅舌误诊为猩红热,尽管A组B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阴性。然而,单纯用冠状动脉病变或单纯用肛周,指趾脱皮不能诊断川崎病。

参考文献

[1]杜军保.川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0):727~728.

[2]张乾忠.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0):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