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如何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的思考

郑培龙

温州市洞头区建设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监督站浙江温州3257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一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相关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建设的质量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严重的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就可以看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建设;特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种情况下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相关项目的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追求施工速度以及规模,完全忽略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这就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下面就具体对如何强化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进行分析。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管的重要性

就当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言,只有充分的实现对工程的有效监管,才能为城市更好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通常情况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工期都比较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由当地政府出资建设的,主要是为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城市生活、交通环境,对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城市的经济以及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施工对城市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就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但是同时还需要保障工程的质量,由此就可以看出工程监管的重要性;另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场地通常情况下都比较狭窄,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不同的项目同时开工,因此施工的场所就比较紧张。除此之外,由于施工现场通常都在城市繁华地区,因此就必须缩小施工的场地,这样才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但是这种施工现状对工程的质量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就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管的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对交通的影响。最后,地下管线相当复杂。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下管道也在逐渐增加,并且布局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中,往往会因为地下管线问题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市政建设的特点

市政建设的特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社会性、共享性、固定性和基础性。社会性是指利用社会资金以及社会力量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城市公共财政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支持,这种项目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最终的投资效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公共项目建设;共享性是指市政建设并不是为某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服务的,而是针对整个城市以及所有的居民,因此相应的项目也不具有个体性,在实际的建设中,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固定性,因为市政建设通常情况下周期都比较长,耗资较大,在建成以后往往难以进行更改,因为会对后期城市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基础性主要是由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市政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三、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的措施

(一)加大施工、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的监管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主要是由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作保证的,而人是质保体系最基本的要素,特别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形成工程最终产品的直接因果。因此,要加大对施工现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等五大员的到位履职情况和监理单位总监、专监等主要监理人员到岗履职进行监管,对人员不到位履职的要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确保建立健全质保体系,使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施工、监理从业人员参与工程建设,同时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

(二)突出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能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自控是基础,监理单位是否认真、严格、有效的监管才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的关键。要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理单位就是监管部门的第一双眼睛,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安全客观实际,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四、监管方式的转变

转变监管方式,突出利用科技手段用于工程监管。由于现在监管人员缺乏,而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项目往往与实际监管人员数量不匹配,根据工程特点在施工现场安装一定的远程监控设施,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验收可以利用远程视频进行,大大的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提高对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检查的频次。

五、检查方式的改变

改变检查方式,实行飞行检查制度,在市政工程中采用“三色牌”管理制度,即在工程主要出入口设置工程监管牌,针对工程施工实际水平分别按照红牌、黄牌、绿牌进行管理。在实际的检查中,使用不事先通知、不打招呼、直奔施工现场的检查方式,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按轻重要求进行排比,如果出现施工现场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并且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进行红牌重点监管,全面停工整改,对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进行约谈,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信用惩戒;对存在一般质量、安全隐患的可以进行黄牌监管,采用限期整改要求,并约谈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如果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整改,应该实行红牌重点监管;对工地管理规范、文明施工到位的工地实行绿牌监管,可以适当降低检查频次,按照日常管理,正常施工。

六、突出奖惩措施

在实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坚持质量、施工安全监管两手抓。推广标准化工地建设,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开展质量创优工作,引导建设、施工等主要参加单位做好优质工程、标化工程的培育工作,对获得市级及以上的标化工地、优质工程的参建单位,将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表彰,提高企业资信。同时,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或者其他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按照通报批评、诚信平台扣分、不良行为记录予以公示、作为违法案件移送执法部门立案查处等四个等级予以处理,提高建设工程领域质量、安全生产监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城市居民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施工项目迅速增加,但同时由于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等方面的限制,对工程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谋取私利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不断的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力度,改变以往的检查和监管方式,这样才能使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邢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

[2]肖清.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措施分析[J].工业b,2015(5).

[3]葛广宇,朱喜钢,马国强.区域和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

[4]蒋时节,周俐,景政基.分类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性分析及实证[J].城市发展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