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工程中建筑风格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试论环境工程中建筑风格应用

张运学

关键词:建筑环境;建筑风格;自然环境

一、引言

建筑必当坐落于特定的环境中,若脱离相应的环境,便也不能谈及建筑。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是建筑环境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间相互协调制约,造就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所谓建筑风格,便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相关平面布局、形态构成以及艺术手法等相关内容和外貌,所映射出建筑独特而又完善的意境。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就是人工特定的小环境,其内容和外貌受大环境的影响。对此,本文将浅析建筑环境间的关系及其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二、建筑环境造就特色建筑风格

众所周知,不论是何样式的建筑必定坐落于自然之中。而造就建筑特色风格的根本依据在于,建筑所在地区其相关气候、地形地貌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具有地域性质的环境因子。比如说,法规制度慎密、等级划分森严的北京四合院,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文化底蕴;名闻遐迩的徽州民居,其粉墙青瓦的建筑风格无不描绘出江南水乡的浪漫情怀;还有宽阔凉爽的云南民居,黄土高原上那封闭而端庄的窑洞,它们无不刻画着特定建筑环境孕育建筑风格。

最大程度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使建筑非常融洽地与本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无不是这些如此风格迥异、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建筑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建筑得以日程生活的磨练与考验,在与环境协调的同时使其相得益彰地刻画出建筑环境,所以,这些建筑其风格更是最为成熟。

现当代的建筑作品,将建筑环境作为建筑风格中最为核心的体现因子,无不是现代建筑大师们对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处理过程,最为协调的方式。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律铭先生在设计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时,其建筑创作灵感被特有的环境给激起,他不但巧妙地将该艺廊造就成“属于我们时代的建筑”,更使其成为“另一时代建筑物的好邻居”。已故的我国建筑大师戴念慈在设计山东曲阜孔子阙里宾舍时,由于山东曲阜乃孔子故乡,建筑紧邻世界著名古建筑,他在仔细分析该建筑环境时,以现代内容与传统形式相结合,新的建筑物与古老的文化遗产相协调的指导思想,使阙里宾舍与环境完美融合。

特定的建筑环境造就建筑的特色风格,特色建筑风格使建筑环境得以丰富。

使建筑与环境得以高度协调和谐是建筑艺术的根本理念,和谐不仅使建筑满足功能需求,更需尽可能地贴近使用者,使其情绪、生理、心理以及性格等得以协调。建筑活动旨在提供舒适、健康而优美的建筑环境拱人们使用。毫不夸张的说,建筑犹如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建筑活动当寻觅并认知到大自然的规律,从而将其运用于建筑中来。

然而,近些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被部分建筑师所忽略,过于强调建筑的功能需求,创造出的建筑环境不满足人们于环境的需求,更甚是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现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人们不单需求建筑的基本功能,更殷切需求建筑环境来改善生活质量。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和谐,不仅是人们与美好生活的夙愿,更当是建筑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三、历史环境滋养特色建筑风格

建筑的创造不是建筑师的瞎想,它是对特定环境知识长期积累的产物。建筑师生活于相对的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汲取相关社会政治、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审美情趣、道德纲常以及地理环境等,并循序渐进的形成自我认知,继而通过体验、探寻、思考以及时间等主观行为,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个性、思想以及思维等方法方式。没有任何建筑师在没有学习并体验昔者建筑作品,便能进行相关建筑设计,唯有基于历史环境之上建筑师仔细汲取知识,在继承经验的过程中树立起符合个性的风格,进而造就富有生命力的建筑。

那些卓越的建筑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它更是社会的、历史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文豪、发过著名作家雨果在其著作《巴黎圣母院》中,以“这是人民的贮存,这是世纪的积累,这是人类社会不为蒸发而剩下的沉淀。总之,这是一种体系,每一个时间的波浪都增加他的砂层,每一代人都堆积些沉淀在这个建筑上。”来形容巴黎圣母院。由此可以断定,若不能割舍历史往来,摒弃民族的传统文化,摆脱一切即成的模式与形式,那么,美将无所创造,不可生成全新的美的风格;没有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过程,雄伟的建筑必将不会被创造。因此,建筑师要善于发现关于生存活动中,古往今昔、国内国外的人们所具有的类似点;善于发现人与人心理以及环境变迁对于生存的差异,进而对关于古今中外各类建筑特征的区别与联系予以探讨。

从某些方面来看,建筑本就是具有价值的文物,彰显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视国家、民族或地区而言,既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劳动者造就特色建筑风格,那么,能获取人们认可、珍惜和爱戴的建筑也必然反映着生活,其建筑风格更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简单的抄袭并不是继承和借鉴。青岛作为海滨城市,以其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造就着“碧海蓝天、绿树红墙”的建筑风格,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但若其他海滨城市亦照搬此类建筑风格,必不可能获取人们的认可,得到类似于青岛的效果,因为,它已然将自身的特色风格遗失。

四、社会环境驱动特色建筑风格

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建筑孕育而生,因此,建筑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而悄然变化,建筑风格不可能千遍一律;建筑风格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正是顺应社会环境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正所谓,“每一个时代都有标志该时代风格的建筑”。

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都是汇集着该时代社会中诸如宗教、政治、经济、技术以及心理和文化等艺术的产物,充分映射着时代特色。雨果说:“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无论是古印度、古希腊建筑,还是我国的长城、明清宫廷建筑群等,它们都深刻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现今的建筑师,正利用新科技、新材料以及其他新文化,以启示人们创造出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品。

独特的建筑风格或不是建筑的主题,但却是建筑进行设计必须重视的核心因子。不论是那个国家、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要捍卫自身民族传统,保留自身文化特色,还需汲取先进的外来文化以充实文化内容。建筑风格理当如此进行发展,以复古、折中发展建筑风格是不可能的,唯有借鉴予以创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建筑环境中自然、历史与社会的协调和谐,才能使建筑作品得到人们认可与欣赏,以代表时代获取成功的。兼具高超的技术使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得以协调,便是卓绝于世的建筑大师。因此,我国建筑师更当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从社会发展历程中汲取养分,设计、建造出不愧于时代建筑作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为世界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利民,李先科.论建筑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10:76-77.

[2]陆敬山.气候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J].地理教育,2009,01:12-13.

[3]匡志林.重庆近代宅第建筑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刘敏.中国建筑环境中女性设计初探[D].山东大学,2011.

[5]吴琛.天津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变异与承继[D].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