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在工学一体化实训课教学中的观察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肌肉注射在工学一体化实训课教学中的观察比较

梁勇玲

梁勇玲

(南宁市卫生学校530031)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教学中的肌肉注射法在实训操作中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不同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做为研究对象,5班78名学生为实验组,6班77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工学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肌注法实验课。对照组应用一贯实训课教法。结果实验组肌肉注射法考核优秀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考核优秀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工学一体化教学更利于在实训课教学,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及培养人文关怀的沟通能力,能更好更快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有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护生肌肉注射实训人文素质沟通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59-02

肌肉注射是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及护理学基础课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护生必须要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1-2]。在操作流程中无菌原则、注意事项都较为复杂。护生从一开始的特别感兴趣到操作中因无从下手,变得无趣想放弃或应付了事。特别是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的定位方法,在考核中有90%的护生不能划出正确部位,使肌肉注射法操作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本人在该实训课中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并与原有教学法进行对比,通过考核成绩的观察比较,并进行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我校2012的护理专业155名。护理5班为实验组(78名)护理6班为对照组(77名)两班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原有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后进入实验室,先听、看实验带教老师示教,再选一名学生回示,教师从中指出错误,提醒其他学生。最后学生再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考核。

实验组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化教学法,即教师课前将操作内容以案例形式分发班级,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进入实验室后护生自主观察、在实验室内找出需要的各式模型及用物,讨论后动手操作,接着各组选派代表以角色扮演法演示出整个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其他小组给予评分,最后教师点评并示教该操作的全流程,学生再一对一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考核。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二年级护生,均为女生,主要来自全区各地的初中毕业生,已在校学习一年,对护理职业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一定的护理理论和基础技术,通过两种教学方式学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参加统一的考核,测评标准以《护理专业技术实训》[3],肌肉注射操作测评标准为评分标准,考核过程严密,科学合理,可行性强。

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已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如下:

表1两组护生素质要求评价考核合格比较例

组别例数仪表语言柔和恰当保持隐私关爱病人有效沟通

实验组7868657063

对照组7755495846

X25.8687.7275.6008.800

P0.0150.0050.0180.003

表2两组护生注射部位定位评价考核合格比较例

组别例数十字法连线法三横指法钩角法

实验组7870666965

对照组7759535057

X24.7785.6369.7535.210

P0.0290.0180.0020.022

表3两组护生肌肉注射操作考核全过程合格率比较

组别例数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及格率

实验组78253218396.15%

对照组771422271185.71%

X211.815

P0.008

3.讨论

通过上表说明受原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基护操作教学当中操作过程虽可帮助护生学习,提高记忆。但基本技能要求多,过于死板,护生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人文关怀不足沟通能力比较差,肌肉注射找不到部位,进针手法错误,没有能够将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贯穿于操作中。

从表1中看出原有的教学重教学、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在沟通中面对病人不知所措,如在考核中只对病人说:你打针了,准备好了吗?而不能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病人沟通,满足病人心理上需要,工学一体化教学一手用灵活样方法,让护生扮演护士与病人,加强护患对话练习,教师在此鼓励和帮助学生,讲明护生仪容、仪表、精神状态等良好的外在形象好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为病人做任何操作前,都必须用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如注射时可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交流,既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病人痛苦,又能及时了解病情,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这就要求护生不但要掌握专业护理技术和理论知识,还要深入学习其他各个领域知识,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取得病人信任,提升护理质量。在角色扮演中,对病人的体贴关心,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和动作中,如帮助病人拉好衣领,掖好被角以防受冷等。护生掌握了沟通技巧,不仅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服务于病人,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同时将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也解决了文化素质教育难深入、难持久的问题;如在护理实训操作练习课中,学生为方便操作,会把模型人只当做无生命的物件搬来搬去,或有拉、拽、扯等粗野动作、不关心模型人的损坏,难以培养对病人的关爱之心。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互换,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有时教师还要故意刁难学生,并引出讨论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培养护生耐心、爱心与“慎独”的道德境界。因此,学生在学校不仅是学到知识和训练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命,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表2实验组学生注射定位考核成绩较好,可能与工学一体化教学法更能体现教师团队中的集体协作备课有关。在传统教学中,基础课教师(包括心理学、解剖学、文化课等)更多的是各科教学各自为战,如解剖老师在讲解臀部肌肉时,主要使用解剖挂图说明部位,立体性不足,学生看不明白,应用掌握起来有困难。到肌肉注射考核时臀部肌肉定位不准,合格率较低。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基础课的老师和护基老师(包括实验带教老师)集中探讨教法,解剖老师可根据肌肉注射法的定位,对臀部的解剖有针对性的整合,并使用护理实验室的实训设备(带解剖结构臀部注射模型),讲解臀部骨性标志及血管动脉神经方向。使学生能清晰、近距离立体观看解剖肌肉位置,护生相互摸出注射部位。到在护基肌肉注射法实训课时,学生就能很快找出各种肌肉模型,正确摸出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的注射部位,并说出四种定位方法,解决该操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促进护生改变学习模式,培养护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表3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肌肉注射操作考核全过程合格率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学一体化教学法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指导小老师的操作手法,并集中进行考核,再让小老师带动其他同学操作练习,最后教师检查学习成果。如护生肌肉注射的手法、进针的角度,深度都较难以掌握,教师可手把手带护生在模型上进针,并变换不同体位加以练习。此方法有助于护生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护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动手操作、人人参与、相互督促、团结协助、踊跃点评,增强了自信。

综上所述,工学一体化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注重人文关怀,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此教学法花费时间较长,实训室场地较小,教师配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我校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工学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张新平,杜国香,曹伟宁.护理技术[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张美琴.护理专业技术实训[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