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教学推进读写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以阅读教学推进读写结合

袁本达

◆袁本达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亭口小学266728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和方向。要突出语文教学重点,以阅读教学推进读写结合。

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是以阅读教学为本位的。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自然也要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以阅读带动写作。这既是汉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课标”精神与方向的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文怎么说、课文为什么这么说,即了解课文表达的特色和技巧及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结合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品赏,将心灵的自由表达与习作的规范指导巧妙地融合于读写结合之中,以阅读教学推进读写结合。

一、抓住课文的情感引导学生练笔实践

纵观教材文本,篇篇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许多文本都是一个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就要找准这些“空白”来触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激发学生真实思想的练笔,既开放了个性的表达空间,又促进了儿童语言的个性化发展。如学习《风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省略号里面藏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水磨坊边究竟有没有我们的“幸福鸟”?“我们的“幸福鸟”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小摄影师》一课的结尾也让人意犹未尽:小男孩到底来不来呢?如果来,他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不来,又会发生了什么事?……总之,抓住课文的情感点、空白点、结构延伸点适时地引导学生练笔实践,能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让笔尖流出孩子的真性情。

二、读写结合,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三年级学生习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即“分解动作练习”。“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要以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如句式练习、语段训练、篇章结构模仿等为支撑点,让学生逐步地学会运用语言,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使单元的习作目标分解到了每次阅读教学的练笔中,习作教学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

首先是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积累。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学习《秋天的雨》,文章在表达上整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格。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写银杏树、枫树时,作者既各自用了精当的比喻,连在一起又用了工整的对仗,读起来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写田野、果树时,作者从摹色开始,使语言栩栩如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果树一句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新颖活泼,赋予了橘子、柿子喜悦的心情和成熟的姿态,绝妙!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一写梧桐叶、芭蕉叶或草地、菜园,能使学生的语言在秋天的想象中飞翔起来。

其次是段落表达方式的规则指导。

儿童习作应当遵循精神的自由表达和写作的规则指导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篇章结构的技法指导也不例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典型的以“总——分——总”结构来谋篇布局的写景的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引领学生掌握“总起——分述——总结”的写作方式。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可让学生以地点转换记叙学校周边的“沈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可让学生按季节顺序描写学校周边的“塔山公园”。并总结出写景的文章,分述部分可以按地点转换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写,也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

第三是标点正确使用的有效指导。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是三年级的重点。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写身边熟悉的人物,本单元的课文都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反映出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名人的品质。教学中,重点是学习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学习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并逐步学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表达人物的语气、心情、神态、动作等词句,让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生动。当然,感受引号的三种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习作训练得以强化,也是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的练笔实践,掌握了语言描写的基本技巧和冒号、引号等标点的使用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尝试各种文体的练写

新课程淡化了作文教学的体式,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体式”、“文体不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成为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的主流。实际上,“淡化体式”并不等于“没有体式”,“文体不限”并不代表“不要文体”。综观第五册的语文教材,涉及的文本体式有很多。以写景为主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秋天的雨》等;以叙事为主的,如《爬天都峰》、《小摄影师》、《风筝》、《掌声》等;还有经典童话《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等;《听听,秋的声音》是儿童诗,《盘古开天地》是神话故事。当然还有古诗、寓言、科学小品文等体式的涉及。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就能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等多种形式尝试各种文体的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