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王振辉

阜阳市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为了保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的质量,必须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在工作中进行质量检验的主要方面,以期为后续的确权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质量控制

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简介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以各县(区)人民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多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图或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以及每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对行政区域内的各土地类型、面积、权属、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确权,摸清每一地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图与调查数据,从而建立国家、省、市、县(区)4级的集图形、地类、面积、用途和所有权、使用权为一体的地形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下一步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质量控制的方法

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成果质量的事前控制为预防性控制,在确权工作开展之前,各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系统地了解工作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熟悉工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成果的要求等等。同时根据作业人员的素质及特长,明确职责、分工,由项目负责人编写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的技术设计方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事中控制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检查、反馈,以供项目负责人全面详实的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防错纠偏。在确权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对工作过程及成果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汇总,并认真整改完善。检查制度、检查过程、检查结果、整改情况等应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以备审验。

事后控制,是指项目或试点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总结,根据项目成果与计划目标的分析比较,发现可取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不足与错误之处,使项目更好更快地进行。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反馈信息对项目质量实施控制,总结经验与教训,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与控制。有条件的项目可以申请监理单位参与到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来,利用监理的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等特点,以期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成果。

3地籍测量检查

3.1.1控制点检查

检查控制点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资料、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分布图,控制点点之记等资料是否齐全。内业检查控制点编号是否正确,点之记是否符合规范,将控制网与影像图、地形图、现状图等叠加后检查控制点密度是否满足要求,网形是否合理。通过询问检查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外业实测抽查控制点,通过与已有成果的对比,检查已测成果的观测质量和计算质量。

3.1.2地籍图检查

主要检查拓扑关系是否正确、界址线是否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图中是否存在无效界址点、界线内图斑面积与界线总面积是否一致、分幅是否正确、比例尺是否恰当等。行政区划要素(行政区界线、行政区名称)、地籍要素(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图斑界线、宗地号、地籍号、地籍子区号、地类代码、权利人名称等)、地形要素(道路、水系、地理名称注记、等高点注记等)、数学要素(坐标系、内外图廓点坐标、坐标格网线、控制点比例尺等)、图廓要素(分幅索引、使用权密级、图名、图号、制作单位、测图时间、测量员、制图员、检查员等)是否完整、正确。

3.1.3测量精度检查

包括界址点测量精度、界址点间距丈量精度、相关距离丈量精度检查。利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实地测量界址点,并与作业队伍提交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界址点测量中误差是否满足规程要求。利用钢尺或皮尺现场量边并记录,并与作业组提交的数据进行比较,检查丈量边长、反算边长、图解边长的较差是否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现场核对丈量相关距离的邻近地物的选取是否合理,两次丈量的较差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3.1.4宗地图检查

主要检查宗地图中要素表达是否完整(界址线、权利人、指北针、面积、邻宗、建筑物等),比例尺选择使用权是否恰当,四邻方位、四至名称是否与地籍调查表中一致,房屋属性结构、空间关系是否正确,界址点编号是否正确,界址点的个数是否与地籍图一致,界址点是否存在多、漏、重现象,宗地图和界址点成果表是否一致。

3.1.5控制界线检查

控制界线检查主要包括界线的确定是否合理、科学、实事求是,控制界线内的土地调查是否全覆盖,独立宗的设定是否合理,国有界线的确定是否合规,总控制面积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的202、203图斑面积是否进行对比,有没有进行差值分析等。

3.1.6文字报告检查

检查工作方案、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报告、有效的测绘仪器检定资料、成果检查验收报告、数据库建设方案、监理工作报告等文字资料是否完整,是否与实际操作一致。检查面积量算成果(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级分类面积汇总表)中面积量算的方法是否正确、量算的内容是否齐全、量算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3.2权属调查检查

先检查工作底图的现势性、准确性、权属调查要素的齐全性、注记表达的准确性、可长期保存性等。再通过检查权属来源资料的正确性、权属来源资料与地籍调查表的一致性、地籍调查表与现状的一致性(包括权利人信息、四至、界标设置情况等)、调查人和指界人身份的合法合规性、调查过程的合法合规性、界标设置的合理性、争议处理的合理性等,确保权属调查的有效性、合法性及规范性。

3.2.1资料完整性检查

纸质档案成果,主要检查历史土地登记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和保管情况。检查使用权调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土地登记申请书、指界通知书回执、指界人身份证明资料、权利人权属证明材料、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界址点成果表等是否有缺失。电子扫描件成果,主要检查扫描图件的文件格式、扫描分辨率、幅面大小,检查扫描图件纠偏、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去黑边、去杂点、去污处理等情况,重点检查扫描图件完整性、档案内容齐全性等。

3.2.2一致性与正确性检查

主要检查权属来源资料、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等纸质资料,以及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数据库等电子成果中涉及的同一宗地的权利人名称、四邻关系、图幅号、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签章等的一致性。核实地籍调查表填写的正确性,是否与土地实际情况一致。核实宗地草图中的界址线类别、位置、起止、四邻关系、房屋属性结构、空间关系与实地的一致性。

3.2.3特殊情况的处理检查

共有宗、共用宗是否经过共有/用方的协商、知情,分摊面积的计算是否正确,争议宗是否和实地一致,坍塌、废弃院落是否调查,虚宗的设立是否正确,未成年人申请土地权利的情况等。

结语: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工作,项目周期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及影响,一般都超过了半年。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处理好本文中所论述的几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从而合理的安排工作,以此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光成.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5,(2):295-295.

[2]刘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全程质量控制与检查[J].价值工程,2014,(1):75-76.

[3]赵建飞,康火锋.浅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的施工管理[J].经济视野,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