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关于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探讨

余祥明

深圳市柏涛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518000

摘要:园林绿化设计是对城市改造和美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植物造景,通过植物的修剪设计出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景致,凸显园林的绿色美。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但是为了减少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投入,设计人员开始引进植物造景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工程成本,还可以有效改善园林景观绿化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

引言:

植物除了能创造人类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的生态环境。随着市中建筑林立,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正在污染着环境;城市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人类所赖以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现代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世界园林发展的新趋势。

1、植物造景的设计理念

园林造景要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因此在植物造景中,就要充分的利用原有地形特点,采用因山就水,高低错落的布局形式来随势造景,尊重原有的自然要素,如:山、石、土、植物等,对原有的地貌和植被加以保护,使绿地得以延续。再以建筑、山石、水体的点缀,让植物本身的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特点充分展现出来园林植物造景,要重点考虑对植物科学合理的应用。以人为本,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交流、学习、健身、休憩等室外活动条件,切实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空间,同时也要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界的高度和谐。

2、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2.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2.2功能原则

园林绿化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只要达到生态功能才能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不能忽视生态功能。

2.3美学原则

2.3.1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2.3.2均衡的原则

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

2.3.3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状,从而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2.4经济原则

园林绿化主要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都是有限的,经济条件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条件,不论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高是低,都会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并且保证园林绿化中所有的植物都发挥着绿化城市的作用,也确保植物的配置是最佳的。

3、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

3.1造景要“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好,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

3.2造景要四季景色兼顾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技巧。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兼顾四季景色,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3造景的围合空间要适宜

植物造景的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3.4植物造景利用视觉的多维性

景观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所以设计者引导人们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在植物造景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是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所需求的要素。

3.5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效益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园林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这方面,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南京为例,南京造景的园林植物主要是常绿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充分利用亚热带自然群落中的樟科、杜鹃花科及温带自然群落中的忍冬科、蔷薇科等观赏树种来造景。我们主要以自然群落的规律为向导来合理分配造景树种以及人工群落中植物种类、层次结构。二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在于保护乡土生物及生境的多样化。实践表明,人工植物群落可以作为野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且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合理搭配花卉、乔木和灌木等物种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造景过程中注意物种的搭配,构建的植物群落往往更加稳定和谐,在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可净化、香化环境。

3.6突出造景主题,体现景观风格

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作用,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就园林景观建设本身而言,植物造景要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如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深邃的景点贯穿起来,景点各具特色,如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曲院风荷在“荷”字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水面突出夏景;平湖秋月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突出秋景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不但只是具有单纯的观赏性,更具有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工作、学习、生活的空间。而植物造景重在体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使人们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李克艺.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2]黄玲芳.阐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7

[3]周旭龙.探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