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李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李青

李青

李青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黔东南556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59-02

尿毒症是肾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并非独立的病症而是属于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代谢紊乱、心血管病变、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表现,等等[1]。尿毒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多,同时肾脏构造和功用都发生退行性变化,所以比较容易发展为尿毒症[2]。目前,临床中治疗尿毒症多采用肾脏替代疗法,即血液透析治疗。根据相关的临床报道,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我院以128例老年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与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有男患者34例,女患者30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71.5±4.7)岁;病情: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肾盂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5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10例,痛风肾6例。对照组有男患者32例,女患者32例;年龄为62~80岁,平均年龄(72.1±4.3)岁;病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4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12例,痛风肾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第一,血液透析前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比较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的感觉,尤其是在面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尿毒症时,孤独感和失落感更为深刻。除此之外,对死亡的恐惧也是老年尿毒症患者比较典型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血液透析之前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主动充当患者的倾听者,并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从而获取患者的信任,为心理疏导工作打好基础[3]。其次,护理人员应对来自患者家属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最后,护理人员应经常鼓励患者做一些能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使患者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总而提高治疗积极性。第二,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①使用综合征的护理。在患者第一次使用新的透析器时,往往会出现使用综合征,即胸痛、背痛等,部分患者在透析开始后几分钟之内即出现这一症候群,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大约在透析一小时之后出现这一症候群[4]。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吸氧以消除症状,另外还应将预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即在使用新的透析器之前先充分冲洗,或者对新的透析器采取复用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患者避免出现使用综合征。②失衡综合征的护理。失衡综合征是患者在血液透析的初始阶段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有呕吐、头痛、惊厥、昏迷等症状发生,并且常发生在透析后期和结束之后。为预防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诱导:以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流量维持透析,并在透析期间对患者的血压、心率、面色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则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给患者输注高渗盐水、吸氧[5]。叮嘱患者在下机之后卧床休息。③低血压的护理。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透析3小时之后,超滤速度过快是导致低血压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则应激励暂停超滤、减慢血流量,并为患者输注高渗糖。如果处理无效,则应即刻终止透析。④高血压的护理。高血压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情绪的有关。为预防高血压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的情绪、减慢血流量,并给予降压药和镇静剂。如果处理无效,则即刻终止透析。⑤心绞痛的护理。部分患者在透析1~2小时之后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调整血流量,并让患者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如果心绞痛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则即刻终止透析。第三,血液透析后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在患者透析结束之后即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体重和透析效果,如果出现了季度疲劳、头晕等症状,则应将患者留在透析室观察,症状消失之后再让患者回病房。其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饮食,为患者制定的饮食方案中应包括高蛋白、高热量、低盐、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限制水、食盐、钾、磷的摄入;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做饮食日记,并教会患者如何计算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从而让患者学会自行安排健康的饮食[6]。最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或者患者的陪护者做好家庭护理:在与患者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不与患者争辩,以防止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患者外出时一定安排人陪护,以防止患者因做剧烈的运动而摔伤、骨折;将患者平时服用的药物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并锁住,从而防止患者误服;严格控制患者的每日饮水量、体重。

1.3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老年尿毒症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比较差,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即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展开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低血压、心绞痛、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并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成了透析前的护理、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透析后的护理三个单元,每个护理护理单元均紧密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充分满足了患者在透析前后的各种需求。其中,透析过程中的护理是针对性护理的重点。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使用综合征、失衡综合征、低血压、高血压、心绞痛)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预防了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另外,针对性护理措施还倾向于对患者家属及患者的陪护者施行护理教育,这一点无疑对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积极性和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针对性护理措施在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中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怡.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06):232-233.

[2]邬丽霞,高丽等.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J].包头医学,2014,10(01):47-48.

[3]黄梅映.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对策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22):225-226.

[4]熊建容.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0):717-718.

[5]史霞.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优质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0):4065-4066.

[6]巫丽珍,邱秀芬.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