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富翠云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妇幼保健院;甘肃白银730799)

摘要:检验科的实验室人员长期接触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在工作中也要接触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本文分析了临床检验人员在医院感染中的现状,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0引言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环境中,从而有可能危及生命或损害健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传染病,从而危害健康或者危及生命的职业性暴露。每一个工作日,化验室的工作人员都会接触各种病人的血液、尿液、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职业接触经常发生,危及绝大多数实验室工作者的健康。本文对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的表现进行分析,并作以下报告。

1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的表现

选择2018年3月在检验科连续工作满半年的临床检验师、技师以及技术员为调查对象,共20人。

1.1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及检验仪器

采集标本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后的报废试管、玻璃培养皿等。这些针刺废物极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针刺伤害,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废弃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细菌标本和其他生物危险的医疗废物。有的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为了减少成本对医疗废弃物,废水,医疗垃圾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员缺乏感染知识,使检验科的废弃物未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操作中使用许多仪器需直接与标本接触显微镜,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污染称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1.2检验室中不完备的防护设施

有些单位的检验室中大部分的业务面积不足,检验工作室布局不够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分离,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许多实验室有文件和规章,但对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标本管理系统、消毒清洗系统、实验室出入系统和医疗废物处理系统没有具体规定。对实验室标本采集,检验,工作人员休息,值班各区缺少明显的隔离带,工作人员穿着污染的工作服随意进出休息室,值班室。接触生活用品,检验标本也容易造成各室的环境污染。实验室通风条件差,流动水设施配备明显不足,洗手与标本共用一池,未配备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致使感染机会增大。

1.3检验医生的职业暴露问题

由于检验部门工作繁忙,检查人员与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密切接触。他们经常使用针、刀、剪刀和其他锋利的工具,如果他们不注意个人防护,任何时候都可能有职业暴露。如试管的破裂,标本溅撒到皮肤,黏膜甚至眼部,锐器导致皮肤,手部被刺伤等意外。

2结果

2.1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培训

本次调查的所有临床检验人员都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20人参加了52次培训,每人参加了2.6次培训。职业防护培训结果显示前2位分别为:院级培训最高占48.1%,其次科内培训占23.1%,同事交流、自学等培训方式各占9.6%。

2.2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最高认识项目是“你知道职业暴露的概念吗?”标准预防是双向预防,即保护医务人员和保护病人”这两个项目是100%的知晓率。其次为“如发生针刺伤时,应立即挤血、冲洗伤口,并按相关流程上报”知晓率为95%;而“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知晓率最低为60%。

医务人员职业接触调查表明,11位检查人员接触职业暴露,总患病率为55%;与郑微唯等报道成都地区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总体发生率69.5%(82/118)结果基本一致。在职业危害行为中,锐器刺伤(包括针头、玻璃等)的发生率最高为4人(36.4%);其次为血液体液污染眼睛或口腔3人(27.3%)。可见锐器伤、血液体液污染是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害。发生过职业危害行为11人,有9人工作年限10年以下,占81.8%;而工作年限满10年有2人,占总发生数18.2%,可见工作年限越短发生职业危害的比例越高。发生过锐器刺伤、4人均能及时上报,但对血液、体液等污染面部、眼睛以及气溶胶污染存在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

3讨论

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问题,我们要加强防护,比如一是建议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规范操作程序。临床操作中应养成戴手套的习惯。手受伤时,伤口用纱布包好戴双层手套;与患者和血样接触后,经常洗手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经济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文献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降低30%医院感染,因此要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洗手程序,对全体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要求,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洗手后不应使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擦手,以防止手再被污染。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二是建议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在采血、标本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样污染应及时进行处理消毒,清除血污,以免污染环境,要加强工作人员规范化操作。要自觉遵守科室的检验科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确处理检验科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实验结束后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用消毒剂对窗台、桌面、工作台以及地面全面擦试消毒,空气可用紫外线灯杀菌。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严防废物流失、泄露、扩散。三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锐器伤:保持镇静;迅速地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程度;流动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还要采取HIV、HBV等相关病毒检测,并注射HIV、HBV疫苗等自身防护措施。喷溅或浸泡所致的污染迅速、敏捷地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漱口、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4结语

综上所述,检查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应急预案,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加强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的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掌握本职业感染的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为主,定期体检,并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皮肤针刺损伤是预防职业感染的主要措施。检验科工作人员存在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保障人员安全,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我国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慧丽.检验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4):150-150.

[2]李世立,何晗.艾滋病治疗医院检验科实习同学的职业暴露防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00-101.

[3]安倍莹.检验科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C].//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10:113-117.

[4]胡冬梅.临床检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