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翟怀峰

翟怀峰(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心卫生院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目的对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使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B组患者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手术患者在手术后放置腹腔管对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腹腔引流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19-02

腹腔引流技术是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但也是目前临床上争议最多的一项技术[1]。为了对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使用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使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人数显著下降,使患者临床恢复时间进一步缩短,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在患者手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和放置腹腔引流管进行恢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这五年时间里,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腔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在15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48.6岁;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和48例女性患者;患者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化脓并穿孔、肠梗阻、肠破裂、肝破裂修补、脾破裂切除、胆囊及胆道手术、原发性腹膜炎;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将抽样中的90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B组患者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也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例)肠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切口感染(例)并发症(例)

A组455.8±0.812.4±2.487

B组453.2±1.18.3±1.931

P值<0.05<0.05<0.05<0.05

3讨论

腹腔引流技术是目前对腹部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合理应用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但如果该技术应用不当就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就其在临床应用的具体目的而言可以将其分为治疗性和预防性两种[2];治疗性的腹腔引流,指征相对比较明确,其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防性的引流主要是以监测作为目的,但患者会出现比较多的并发症,且无法达到对整个腹腔进行引流的功效,这种引流管的放置一直是临床争议的一个焦点。

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必然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腔渗液现象,在上世纪的20年代以前,临床普遍认为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在进行关腹操作之前都会放置一根引流物;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有效应用,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物的指征日趋严格;腹腔感染现象不严重,对原发病灶的处理满意时,不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3]。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管状引流管,例如乳胶管和硅橡胶管,一般情况下多选用硅橡胶双套管,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柔软且几乎没有刺激性两大特点,且可以进行冲洗,引流相对比较通畅。一种理想的引流物应满足以下条件:质软可以进行随意弯曲且不易被压或吸瘪。对患者的组织没有刺激或刺激极小,不易导致出现感染现象;表面相对光滑,不易发生堵塞、断裂、变质现象;X线不能够顺利透过[4]。在临床上引流的方式多选用被动引流,由于患者腹腔内的游离脏器相对较多,负压易吸附腹腔内游离脏器,使引流管发生堵塞,但对于脓肿或包裹性积液应选择负压引流;引流管在应用应遵循捷径、低位的放置原则,靠近需要进行引流的部位,切忌与吻合口或修补部位进行直接接触,不能对大血管、神经和肠管进行压迫。

腹腔手术患者在手术后放置腹腔管对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进一步降低,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6.

[2]詹文华,彭俊生.胃肠手术的引流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8(6):330-331.

[3]钟能锭.术后腹腔感染防治措施的探讨[J].腹部外科,2006,9(1):16-17.

[4]王子成,黄文经.上腹部术后引流的有关问题[J].医师进修杂志,2007,15(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