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曾佳蒲君张乾坤3

曾佳蒲君张乾坤3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依照标准采取严格规范的管理,做好血液透析室内感染控制与监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结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感染。[结论]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规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

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不断增加,我院血透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成立了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副组长,感染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明确了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对关键环节和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1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09年至今收治透析患者822例,透析时间在6年以上每周3次的患者276人次,透析时间在4年以上每周2次的患者169人次,透析时间在2年以上每2周5次的患者197人次,其中治疗分别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技术及急诊血液灌流180例。

2感染管理方法

2.1环境管理血液净化室应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清洁区和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三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数应〈500cfu/m3,地面,台面和物品表面每日湿式打扫2次,确保环境质量。

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m,为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透析椅等)行擦拭消毒,物品表面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mg/L的含氯制剂消毒。感染检测员定期监控透析间的各种感染因素,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每月透析间、治疗室彻底清扫卫生并消毒后,对空气微生物监测一次;每月对透析间物体表面作细菌培养,建立各种监测登记本,并保存所有监测单,制定对策与措施,当怀疑与环境卫生学有关的感染时应及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工作人员及手卫生规范管理血液净化中心必须配备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通过专业知识培训达到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条件后方可上岗。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可能接触血液时戴手套、勤洗手,尤其在患者上下机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抽血、静脉穿刺、处理血标本、清洗消毒透析机时应戴手套和口罩,处理废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防渗透围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根据我科2015年第二季度手卫生检查执行率为86%,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79%,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持续整改,于2015年第三季度手卫生执行率达93%,手卫生执行正确率达88%,无一例医院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认识提高措施落实到位,团队协作、消毒意识,无菌观念增强,院感预防与控制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每季度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院感相关知识,建立培训资料档案,记录有关培训内容,包括题目,参加者姓名,培训的日期和时间以及考核结果。自我防护的知识培训,自律性从基本防护到严密防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感染的危险率降到最低。通过2015年前三季度的业务学习,考核成绩:优84%,良12%,中4%,没有差。

加强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对血液净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工作人员如遇针刺伤后,紧急处理伤口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并在24h之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月再复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2.3患者管理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告知患者自觉遵守血液净化室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情书,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中对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做明确标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护理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并建议HIV阳性患者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2.4水处理系统及水质监控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透析用水细菌培养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要求内毒素<2EU/ml,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次,设置砂滤的冲洗和反冲的频度,每周1-2次;保证软化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再生理缺乏定期加盐,每周再生1-2次;反渗机、供水管每年用过氧乙酸消毒1-2次,严格预防细菌生长,透析用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05)的要求,并依照2008年AAMI标准。

2.5透析用品及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对透析用的一次性物品,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严格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使用后及时消毒毁形处理;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不得重复使用。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坚持就地分类的原则,分别置于有明显警示标识的专用黄色包装袋或耐刺的锐器容器内,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容量的3/4,封口应紧实、严密。废弃的血液透析器及管路应毁形,用黄色双层垃圾袋封闭,按医疗废物处理。并针对医疗废物建立科室交接登记本,内容包括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科室交接保存3年,交由取得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置。我科每月院感质控会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将存在问题指出,进行原因分析,加大考核力度,督查到位,使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一例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结果

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09年至今收治血液净化治疗822例,在患者定期定时多次各种复查化验中无一例感染,各种传染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医务人员化验正常无一例感染。

4结论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采取科学管理手段,有效预防血透病人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关键环节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力,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提高了医疗安全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9-34

[2]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10

[3]田军.临床血液净化肾移植[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