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黄艳华常正云

黄艳华常正云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不仅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护理要求,而且还能进一步提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而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笔者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63-02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人性化护理人员服务将人性化的、情感的服务应用到护理服务中,融入护理全过程,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需求给予满足。手术室作为救治病患的一个重要场所,即便病患于手术室内仅仅只有几个小时或者数十个小时,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手术治疗自身所具特殊习惯,病患内心避免不了会感到不安或者恐惧,且心理也比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必然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相应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手术室中还应加强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心理和情感的支持,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病患更好地治疗以及恢复。我院近年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了人性化护理,从护理情况来看,所获成效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实施手术室的120例病患,其中有70例为男性病患,有50例为女性病患,病患年龄在18~70岁之间,包含神外、普外以及妇产等手术。基于病患住院和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60例,两组病患在性别构成、手术类型、年龄以及学历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来予以操作,观察组基于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其主要如下。

①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及时了解并掌握病患自身实际情况,如是否有过敏吏、合并症等,对病患心理与体征进行合理地评估,特别是重病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度更高。在手术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式及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加以心理疏导,予以病患适当的解释以及安慰,消除病患对手术产生的各种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手术顺利进行,以有效降低手术前所有不利因素。

②当病患进入至手术室以后,应予以其周到且体贴的关怀,有效地实施护理,同时还要注意手术室内温度的调节,以免病患受凉,加强病患体征变化的监测,实施心电监护,确保输液的通畅,且对病患病情不进行随意的讨论,对病患提出的疑问都要有耐心的解说。手术中给予患者适当问候及安慰,实时调节病患情绪,并且还应最大程度满足病患合理需求。

③手术结束以后,应用温水对病患手术所留血迹进行擦拭,为病患穿好衣裤,且盖好被单等,加强保暖护理,把病患及时送至病房,在搬送过程中应注意引流管以及切口等的保护,对于部分比较躁动的病患可予以相应的固定,确保安全且平稳地将其送回至病房。在手术以后的1~3天以内应及时实施回访,予以病患真挚祝福以及问候,告知病患手术已成功,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安心,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1.3应用效果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以后利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来对两组结果实施评分评价对比,其满分为100分。利用自制病患满意度调查表对病患实施评测,在调查过程中将其划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满意人数所占比例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经表1数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病患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均比对照组高,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虽是抢救及治疗患者生命健康最为重要的场地,但其出现事故的几率也较高,且因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会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护理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理念逐渐个性化、多样化及层次化。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营而生,该护理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单纯手术配合的护理模式,上升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持患者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层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还能提升术后患者的预后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还能建立起良好的医疗氛围,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人性化护理的本质为将病患作为中心,系统且全方位地为病患服务,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人性化护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且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护理方式也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变。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且主要的目的为手术正常且顺利实施创设一个良好条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手术病患的安全。对此,护理工作人员于手术室实施护理工作时,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树立一种正确的护理观念,从病患实际情况出发,将病患作为中心。在整个手术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中,首先应该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有效改善医患和护患之间的关系。其次因为病患提供人性化服务,使病患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主动且积极地配合手术。此外,还应加强病患病情病患的监测,以此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提升病患满意度,同时还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加速病患的康复,使病患日常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92.

[2]李锐,董春苗,辛丹,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8-119.

[3]魏运芳,黄艳红,罗逸维,等.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87-488.

[4]陈映薇,陈倩仪,周月辉,等.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