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张青春

张青春(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医院839200)

【摘要】探讨妇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血液体液的污染,消毒剂、消毒器械使用不正确,保护意识淡漠等造成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可采取的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习惯、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

【关键词】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妇科门诊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危害等),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范容易造成职业伤害,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到最低,有利于保障妇科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就其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进行分析。

1造成妇科门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

1.1化学、物理危害

1.1.1消毒器械的使用:由于妇科门诊护理工作须做好消毒隔离,因此护士每日与紫外线、臭氧等消毒器械接触,防护不当可致眼炎、皮炎。

1.1.2消毒剂的接触:经常接触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剂等化学消毒剂,还有固定标本的甲醛、高浓度乙醇等。这些化学物品不论是挥发到空气中还是与皮肤黏膜的接触,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吸入含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和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1]。

1.1.3操作器材损伤:门诊妇科护士还要做一些简单的小治疗,如宫颈涂片、波姆光治疗、局部麻醉、小的清创缝合配合,这些操作可使致光辐射、电击伤、锐器刺伤、机器噪音危害等。

1.2心理社会因素:因疾病因素、病人及家属在病种、文化修养、经济状况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易把求医过程中的怨气、怒气发泄到护士身上。甚至对护理人员施以暴力,从而给门诊妇科的医护人员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

1.3生物危害:妇科门诊护理工作性质特殊,门诊患者中存在较多的传染病患者,如乙肝、结核、梅毒、艾滋病等。治疗、小手术中又存在较多的利器、锐器,手术节奏快,易发生锐器刺伤、割伤或血液、体液喷溅至粘膜、破损皮肤,护士过多地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易发生感染。

1.4保护意识淡漠: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护士不怕脏,不怕累,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由于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等都使得许多护士不能顾及自身的安全防护。发生意外碰伤,刺伤较多,且发生意外伤后的处理,上报,跟踪也多不及时。

2针对危险因素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2.1环境控制:保证门诊有日常清洁消毒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严格执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终末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是预防生物因素伤害的最有效措施。

2.2提高业务素及语言表达能力:门诊护士职业知识不能满足当今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减少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矛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好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沟通,及时解决矛盾冲突,注重语言的技巧。

2.3尽可能减少毒害大的化学制剂的使用。目前许多消毒剂已经向低毒性、无毒性发展。配制使用时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防止外泄。接触紫外线时需戴好口罩、防护眼镜,消毒后注意通风。

2.4加强手卫生、医院感染中接触传染是最常见的方式,因此洗手是避免感染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措施。强调正确洗手的重要性,洗手不仅仅是为保护自身避免感染,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传播,保护患者避免感染[2]。在手无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亦可达到好的效果。

2.5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2.5.1戴口罩及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护目镜、面罩等,手套虽不能预防刺伤,但能够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即使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仍可能减少50%以上[3]。皮肤有破损时加强防护。防护用品要方便取用,配备充足。手套多处放置,在可预见于患者体液、血液接触时候及时取用,以保护护士。

2.5.2正确地使用利器盒,作好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尽量减少废物的二次分捡等。在工作中严格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熟悉各种门诊治疗的步骤及手术医生的习惯,注射器用后不要回套针帽,不要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和锐器,配合手术时候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就能有效减少职业损伤。

2.6在传染病存在时按其传播途径采用空气、飞沫、接触隔离。

2.7医疗机构应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行疫苗接种。牢固树立标准预防及普遍性防护原则,应熟练掌握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程序,加强上报,及时监测与治疗。

2.8医疗机构需提供无危险、对人无害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安全保护性护理用具,如利器收集盒、无针输液连接系统,真空采血装置等,按照国家法律、卫生法规、规范配制安全设施,确保护士执业安全。

3讨论

临床应重视培养护士的防范意识,任何防范措施都需要护士自身的重视、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加强自我防护教育,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健康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防护措施。有效运用防护措施,降低妇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危害,最大程度保证保证其身心健康,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单礼合,赵泌,李新远.临床用药须知.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553.

[2]孙业秀,牛家兰,刘琼.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7;4:60~63.

[3]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5: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