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王海宇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十七校王海宇

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根据新课标规定,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就当从以下诸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多组织开展名家作品欣赏活动

名家作品是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审美理想的追求,通过美的诠释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形象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美的东西有了真正的领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美与丑、圆满与缺失、好与差以及思想内容的传递表现的识别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3、多组织学生作品评价活动

美术课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多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评画、评作品活动。学生完成作业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要组织学生互评作品,搭建同学间、小组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对比性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为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4、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画展

如前所述,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有助于学生交流共同提高。同样,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形式多样的画展。更有益于学生交流提高,有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或小组的名义来投搞,形式多种多样,作品数量可多可少,老师可以做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大多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做,人人都当组织者、人人都当参与者。学生在组织画展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作品的征集、选定、文字配释、版面设计、刊头语的书写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会在思想认识上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办画展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和提高,达到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同步提高,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目前,有的学校如“大同四中”就把学生中好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有的装于镜框挂在楼道,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

5、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生最美好的舞台,绚丽丰富,多彩多姿,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丰厚的教科书。人文社会、村庄市井、山水旷野、花草树木、奇石田畴、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飞禽走兽,有着惊人的美,无穷的美。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发现美、写美颂美,是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必然产生心灵的震撼,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感。

美术课是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从事美术教学的感受和体会,粗浅的探讨尝试,不当之处在说难免,今后我一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出发,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