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刘先倩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在我院小儿外科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营养支持的患儿选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抽取180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对两组患儿PICC中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肢体肿胀与疼痛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均优于常规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常规组,P<0.05;患儿的肢体肿胀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小儿PICC中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

目前临床上,最为安全、便捷的输液方式即为PICC[1]。然而,由于PICC属于有创性操作,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风险[2]。尤其对于依从性较差的儿童,其风险发生的概率更高[3]。本研究中,主要对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护理对策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PICC的患儿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儿均占90例。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5.36±1.57)岁。

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50例、40例;年龄3个月-11(5.45±1.60)岁。

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相互对比的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经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对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静脉炎--分析其原因与导管材质、型号和穿刺选择的血管以及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均存在较大关系。主要表现为穿刺机体红肿、疼痛,患儿自律性、依从性较差,加上肢体活动较多,极易发生静脉炎。护理对策:对患儿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和适宜型号的导管[4]。护士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发生。对患儿穿刺肢体仔细观察,询问其是否存在疼痛情况,一旦发现,应尽早处理和治疗。

(2)导管堵塞--原因:主要与护士封管技术有关,封管时未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时液量不足是导致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封管技术,尤其对于新护士,应加强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护士对导管结构的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封管和冲管方法[5]。

(3)管体破损--原因:插管时、置管后护理不当为主要原因,同时置管时间过长或者活动量大等均可导致管体破损。护理对策: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嘱咐其穿刺肢体尽可能减少活动,避免刺激发生管体破损。

(4)皮肤过敏--原因:原因主要在于患儿本身,其可能与各种贴膜存在过敏情况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红,存在针眼大小红疹。严重者存在水疱,具有瘙痒感。护理对策:一旦出现皮肤过敏情况,应将过敏原除去,使用碘伏进行消毒[6]。可使用红霉素软膏对局部过敏皮肤涂抹,保持皮肤干燥。更换其他贴膜或者敷料,防止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置管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肢体肿胀与疼痛缓解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患儿的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表示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两组患儿的置管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PICC可安全地将各种药物(化疗、刺激性等)输入治疗,具有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少等优势,可将护士的工作效果提高,在肿瘤、血液等需要输液的病人中广泛使用[7]。对于儿科患儿,其治疗依从性差、自律性不强,极易在行PICC期间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8]。

本研究中,对我院180例PICC患儿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静脉炎、导管堵塞、管体破损以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与置管肢体活动过度、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导管选择以及患儿本身情况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

给予实验组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均较常规组更佳,P<0.05;不仅如此,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其体肿胀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提示,分析小儿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处理,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年年.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患儿的并发症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63-165.

[2]王玉玉,于清波,田东发,等.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9):923-925.

[3]俞群,唐春燕,王琛,等.218例儿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11):1861-1867.

[4]孔晔宏,韩爱华,李秀轻.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实施对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67-69.

[5]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166-171.

[6]林欢,孙春红,樊婷,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J].护理学杂志,2015,30(1):33-36.

[7]杨章蓉,宋丹,钟丽.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68-169.

[8]吴琳,李雪,秦臻臻.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原因及PDCA循环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8):7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