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李爱民

李爱民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和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55-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急性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致残率高。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2009年以来,我们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100例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风病证诊断分型标准[2]。发病在两周以内,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8岁—85岁,平均63.6岁;病程2小时—11日,平均3.8日,均为急性期。对照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岁—83岁,平均62.8岁。病程3小时—12日,平均4.2日,均为急性期。2组年龄、性别、病程、分期,中医辨证分型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20ml,加入液体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2疗程后总结疗效。

1.2.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对2组患者脑水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均选用适当中西药物进行辅助和对症治疗。

1.3观察项目:观察意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偏身麻木诸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按文献[4]中的中风病计分方法计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1.4疗效评定标准:按文献[4]标准评定:采用计分方法。根据意识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和指关节、下肢髋关节和趾关节以及综合功能计分。满分28分,起点最高不超过18分。分为基本痊愈:积分达24分以上者;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P<0.01)。

表12组疗效比较例(%)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证属“中风”范畴,是由肝肾阴亏,阳亢化风,气血逆乱,脑络瘀阻,经脉不畅所致,多为本虚标实之症。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粘度增高、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使血管腔变窄或闭塞,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增高。因此,提高脑组织血流量,尽快清除脑水肿,可促使脑梗死患者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临床药物,它由中药红花和丹参科学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酸等。丹参可以使缺血再灌注的脑组织表达INOS明显下降,从而减轻NO的神经毒抗血栓形成,保护脑组织,红花黄色素也可以降低INOS和nNOS的表达,而对eNOS的表达无影响。丹参酚酸和红花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的作用,以及能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GPⅡb/Ⅲ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脑血流。丹红注射液还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毒害,并有效清除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继发损伤。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脑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拮抗Ca2+内流,改善酶活性,同时也可提高脑组织耐氧能力,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具有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并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实验证实,丹红注射液可显著减少凋亡细胞及AIF阳性细胞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5]。

本资料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不但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该药能改善脑梗死后的生存质量,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使用该药时不受发病时间限制,无再灌注损伤,皮下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3236

[4]全国中风病协作组,中医内科急诊诊疗规范专辑,云南中医学会辑,1990,14

[5]王彦平,杨金升等,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6(6):716—717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